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41章 施耳罗本进京取材

第241章 施耳罗本进京取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只是看这一幕,大明仿佛已经快进入盛世,皇帝也一定是圣明君王。

但与平静的民间相对,朝堂上腥风血雨不断,官吏被皇帝杀了一批又一批;朝堂外士绅豪强被赶出家乡,背井离乡,惨绝人寰。

这一幕,又明明是王朝末代的暴君才会做。

施耳看不明白。所以他萌生了来南京城,就近观察的心思。

正好,他可以为自己要写的话本取材。

当他听说太子露面,居然就是已经举世闻名的朱标时,他立刻让罗本收拾包裹,师徒二人急急忙忙朝着南京城赶来。

罗本也在写话本。他们师徒二人都认为要完成这部小说,一定要立刻来南京城取材。

“写话本啊。”刘基倒没有讽刺施耳这庸俗的新爱好,“教化本就应该面向百姓,有优秀的文人创作话本,对百姓的教化作用会更大。你们或许可以见一见子正先生,他很会写戏本,戏本和话本相似。”

施耳不知道子正先生是谁,听刘基解释后,才知道是当朝丞相叶铮,也是现在大明最流行的几处戏文的著作者。

对了,现在各地新演的关于刘基的戏文,也是叶铮写的。

施耳的表情古怪极了:“皇上真是宠信你。”

刘基很不客气地白了施耳一眼,道:“子正先生写戏文,可不是皇上的命令,这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工具。

刘基一眼就看了出来,若不是叶铮写的戏文,常遇春怎么会任劳任怨当屯田元帅?常遇春就是被叶铮架了上去,下不来了。

施耳道:“我可不敢和丞相见面。”

刘基提醒施耳:“我也是丞相。"

施耳:“......"

他想起了这件事,非常郁闷地打量刘基,仿佛在疑惑,刘基这种人居然也能当丞相。

罗本全程低着头不插嘴,静静听着老师和师叔互相阴阳怪气。

一路上,刘基用嘲讽的语气为施耳介绍了现在南京和朝堂的现状,告诉他什么地方能去,什么样的材能取。他会为施耳写介绍信,让施耳可以去普通百姓去不了的地方取材。

施耳疑惑:“你就不怕我打探朝中机密?”

刘基道:“张士诚的两个幼子现在是太子的学生,你打探了朝中机密干什么?帮太子的学生向太子谋反?得了吧,你难道还不知道标儿的本事?”

施耳叹气:“朱标居然真的是大明太子。皇帝对朱国瑞一家太过信重。我本以为朱国瑞可能是隐姓埋名、监督朝臣的宗室,没想到……”

刘基道:“是没想到,还是不愿想?”

施耳慢悠悠道:“当然是没想到。谁会相信,皇帝会封自己为大明第一功臣?”

刘基感到自己被施耳侮辱了。

他的君王和主公被侮辱了,当然他就被侮辱了。

那么施耳是怎么侮辱他的君王和主公的呢?

施耳说了句大实话。

刘基正绞尽脑汁想怎么替皇帝圆过去时,施耳已经转移了话题:“就算你不担心我打探机密,但你与我这个吴王旧臣走得这么近,又是在这种动荡时刻,定会有人弹劾你。你和我关系本就不好,没必要为我冒险。”

刘基道:“我可没想过为你冒险,只是标儿对你的小说很感兴趣,让我尽全力支持你师徒二人完成小说。哦,标儿称呼你们的话本为小说,取自春秋‘小说家’。他挺看重你们。”

罗本终于抬起头,惊讶地看着刘基:“朱标?!”

刘基冷声道:“我可以叫太子标儿,但你不想被砍头,就不要直呼标儿名讳。”

施耳拍了拍罗本的肩膀,道:“我们能有什么让太子看中的地方?真是诚惶诚恐啊。”

刘基道:“我不都说了吗?标儿看中的就是你们要写的小说。他说,小说不仅是历史又一个载体,你们俩自创的章回体白话小说也非常适合百姓启蒙,需要大力支持。”

他没说的是,叶铮见标儿如此推崇施耳师徒俩的小说,十分不服气。

章回体不就是和说书一样吗?叶铮也准备写一本章回体小说,就叫《大明洪武演义》,就写皇帝创业的故事。

叶铮知道自己活不到洪武结束,所以他已经和弟子说好了,后半让弟子续写,一直写到洪武年结束,标儿登基。

之后,他还让弟子再为标儿写一本小说,与罗本打擂台。

既然标儿喜欢“小说”,他们师徒,不能被施耳师徒比下去。

施耳发了一会儿愣,然后幽幽叹了口气。

刘基道:“你真的不出仕吗?”

施耳摇头:“我已经老了,什么雄心壮志都被磨掉了,现在只想完成这本话本……这本小说。”

刘基看向罗本:“你弟子还不老,他也不出仕?皇上对败王旧臣并无歧视。”

罗本摇头,语气中颇有些心灰意冷:“本不事二主。”

刘基问道:“那你旧主的两个孩子,你也不去看看吗?”

罗本抿了一下嘴,道:“幼主认鄂国公为义父,认太子为老师,何须我照顾?”

刘基看了罗本许久,道:“你认为你的幼主是认贼作父?”

罗本没说话。

刘基道:“你的幼主是鄂国公救下,又是被张士诚和刘夫人亲口托付给太子。刘夫人与张士德同归于尽,既为了给张士诚报仇,也为了不让张士德控制你的幼主。你的主公和主母都认可太子,倒是你这个大臣,仿佛想逼着幼主去死?”

罗本立刻道:“我绝无此意!”

刘基漠然道:“你现在所言,实质上就是逼着你的幼主去死。罢了,你若当官,我还担心你会去张家二子面前说三道四,逼迫好好的孩子走入歧途呢。”

罗本面色苍白,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当然不想逼迫幼主做什么,只是无法接受幼主认仇人做父、做老师。

施耳没有替弟子说话。他也认为弟子钻了牛角尖。

主公和主母既然留下了这一双孩子,自然希望孩子未来能够过得幸福,希望血脉能够一直延续。

若逼迫幼主为主公、主母报仇,是与主公主母的愿望背道而驰。

何况,朱元璋和朱标,又真的与主公主母有仇吗?

逐鹿天下,能者居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