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

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主公多厉害!他都想着推广官话了!

被朱元璋戳破最近长胖了的事实,正努力练武的陈标差点腿一软,从梅花桩上掉下来。

用外文来表音?这不就是拼音吗?

其实陈标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一直没有告诉其他人。因为他想着,用别的国家的文字来表音是不是不太好?会不会以后别的国家说什么我们汉字读音是照抄别的国家?

听完自家爹对当时会议众人谈话的复述,以及爹那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陈标不由有些恍惚。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仰头看了看光圈特别大,但屁用没有,完全不温暖的太阳,不由咧嘴一笑。

朱元璋疑惑:“标儿,你笑什么?”

陈标笑嘻嘻道:“没什么。好了,我继续练武了,别打扰我练武。不然我长胖了都是你的错。”

陈标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不同。

他虽然来自于一个比这个时代优秀许多的现代社会,但他那个社会中,华国还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所以,他才会犹豫,才会瞻前顾后。

而这个时代虽然是乱世,时人心中却认定即便华夏再乱,也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

所以,朱先生能毫不犹豫地借用别的国家的文字来为汉字注音。

在朱先生等人看来,我华夏借用你们的文字,是看得起你们。将来你们都是要来学习我华夏文字,这正好减轻你们学习华夏文字的困难,是我天|朝上|国对你们的恩赐。

这个时代华夏就是如此自信。

从强汉盛唐的历史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强汉和盛唐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方面都非常自信地吸收外来者精华,并很快将其糅合成自己文化的形状。

陈标感到自己这个穿越者,至少在这方面,真是完败如今时代的人啊。

哈哈,陈标心里一高兴,在梅花桩上蹦蹦跳跳更起劲了。

朱元璋搬了把椅子,坐在梅花桩旁边给陈标鼓劲。

他鼓劲的声音太大,导致陈标起跳时吓了一跳,“啪嗒”摔了下来。

梅花桩下面都铺着软草垫,陈标没摔疼,但一头草屑非常丢脸。

陈标震怒:“爹!不要捣乱!”

朱元璋鼓掌:“标儿,摔得真好看,再摔一个!”

陈标气得追打朱元璋。朱元璋用非常滑稽的高抬腿小跳步逃跑。

马秀英牵着猫儿和狗儿正散步中,见到这一幕,秀眉微蹙:“这爷俩又在干什么?”

陈狗儿嚎叫:“坏爹!追爹!揍!”

陈猫儿左顾右盼。

马秀英好奇:“猫儿,你在找什么?”

陈猫儿轻声细语十分秀气道:“找石头,砸爹,救大哥。”

马秀英:“……”你没看见是你大哥在追打你爹吗!

马秀英开始犯愁了。她是不是真的不会教孩子啊?之前她不常在家,老二老三没教好,她还能找借口。现在狗儿猫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带,她找不到借口了。

不过马秀英转念一想,标儿带大的老二老三似乎也是这副德行,或许不是她和标儿的问题,而是……

马秀英看向已经爬上了屋顶,在屋顶上对陈标大肆嘲讽的某大龄顽童,一副找到了罪魁祸首的表情。

……

宋濂和刘基在百忙之中接到朱元璋加急书信,被指派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但这两人看到这重要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自己被重用的感动和参与打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激动,他们俩的想法此刻非常一致,那就是“累死”。

主公麾下文吏已经逐渐变多,各地底层文官队伍逐渐充实,政令运行顺畅许多。

可主公麾下的“文官”还是非常少。稍稍有名气的文人都爱惜羽毛,不敢投奔朱元璋。

“好不容易”有一帮文人来投奔朱元璋,还被陈标骂走了。甭管这些文人是不是活该,但物伤其类,其他有名望的文人也歇了来投奔朱元璋的心了。

看看正常王朝的文官配制。六部光是一把手尚书二把手侍郎,加一起都有十二个。他们这帮朱元璋麾下能承担重任的文人,连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凑不齐,更别说尚书和侍郎下面还有干活的人。

以往朝代的文官还需要争权夺利,划分地域和师门搞什么党同伐异。现在朱元璋麾下文官就算勾心斗角也仅限于日常斗嘴。不是他们没有文人内斗的传统,实在是太累了,斗不起来。

宋濂和刘基相隔千里同时仰天长叹。他们写了那么多封信,就没有一个和他们学识能耐差不多的师门友人回应一下吗?

你们再不回应,等主公当上皇帝,让你们后悔去吧!

宋濂和刘基痛苦地在百忙之中为朱元璋起草诏书和政令,看得随行武将同情不已。

他们却不知道,朱元璋现在正讨论一个邪恶的计划。

“文官确实是太少了。我看常遇春当文官当得挺好,其他人应该也有这个潜质。”朱元璋双手交合,放在下巴处,“花云镇守应天的时候就做的不错。只要他们识字,其实大部分事都能处理好。”

已经忙疯了的三个文官纷纷点头。

李善长睁眼说瞎话:“古时哪有什么文官武将的区别?武将可治民,文官可带兵,本就是一体。”

季仁寿从古籍中找根据:“周时贵族皆是军功封爵,文官也一样。汉时朝廷文官也多有爵位在身,都立下过军功。”

朱升试图从展望未来中说服朱元璋也说服自己:“主公麾下将领将来在主公立国称帝后,都是勋贵gāo • guān,都需要主镇一方。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将来没仗打了,勋贵无所事事定会滋扰百姓。主公定是要好好教导他们才行。”

朱升越说越觉得有道理。

可不是吗!这群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们没仗打之后,说不准会变成大号混混!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明志!

朱元璋非常赞同。他决定轮流让武将们来应天陪他识字读书,处理庶务。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头一回做官,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嘛。先从本就识字的武将开始培养!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不会在大明朝建立之前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他放松地笑道:“主公,我听标儿说,燕乾燕将军家中其实是耕读世家?祖上是龙图学士?如燕将军这等投笔从戎的武将应该不少。主公何不筛选一下武将的出身和家世,让他们退伍从文?即便他们想继续打仗,也可学常将军啊。”

常将军的“模式”非常成功,李善长非常有信心。

朱元璋点头:“燕乾、花云、康茂才三人都处理过庶务,能将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转为文职。我义子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读书也很厉害,为标儿一手教导。他们可以身兼文官之职。”

三位大文人齐齐道:“主公,请立刻下令!”

朱元璋立刻下令,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身上多了一个文官职位,给他们安排的文官被调到了急需文官的地方。

李文忠、朱文正和陈英看到朱元璋的亲笔书信,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