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50章 不是天意而是民意

第50章 不是天意而是民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士诚道:“我弟弟也没说错。以前我以为他不足为惧,现在看来,他恐怕要成为我心腹大患了。或许我应该向元朝廷写信,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朱元璋身上?”

张士诚的一些幕僚纷纷说张士诚英明,但施耳和陈基等人却继续沉默不语。

罗本好几次想说话,都被他老师施耳用眼神制止,只能困惑不解地闭上嘴。

当张士诚说完给元朝廷写信,请元朝廷派军攻打朱元璋后,就将这事搁置不提,说起向元朝廷供粮的事。

天下大乱伴随着天下大荒,元大都饿殍遍野,连元朝贵族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元朝廷希望张士诚给元大都提供粮食。张士诚的幕僚们有许多人反对,但最终张士诚还是以“我现在是元朝的臣子,应该忠君爱国”为由,决定每年向元朝廷提供十一万石粮食。

张士诚对反对的人说:“这点粮食,不要舍不得。元朝皇帝拿了我的粮食,之后肯定会封我个王爷当当。比起那些自立为王的人,被皇帝封王的我,才是真正的正统王爷。”

幕僚们纷纷恭维,连施耳和陈基也闭着眼睛恭维。

罗本再次想说什么,被施耳拉了拉袖子,再次黯然闭上嘴。

张士诚做好决定之后,就遣散幕僚。

他接下来还要和一群风流才子们和一群女诸葛女学士谈论诗词歌赋。如今他已经识得几个字,做得诗词像模像样,得到才子们纷纷夸赞。

施耳和陈基在张士诚府前告别,拉着自己的学生坐上马车。

马车帘子一放下,罗本就焦急道:“老师,你为何不让我说话反驳主公?”

罗本话音未落,施耳连咳几声,越咳越痛苦,额头上青筋暴涨,就像是要把心肺都咳出来。

罗本被吓到,赶紧替施耳顺背。

马车摇摇晃晃,施耳终于顺过气来。

他没说话,将一封书信递给罗本。

罗本拆开书信,居然是宋濂写给陈基的信。

在信中,宋濂以师兄口吻问候师弟陈基,然后细说了朱元璋麾下实行井田制和女子放脚后的百姓变化,又说了曾经的“万人屠”常遇春被朱元璋派去后方安抚百姓和战俘,颇有口碑。

宋濂又说起常遇春只是稍稍对兵卒好了一些,就有兵卒杀守将献城,自己笑容满面地走进战俘改造营,等常遇春对他们训话。

宋濂最后道:“愚兄百思不得其解,贤弟可否为愚兄解惑?”

信纸上的字不大,车厢光线昏暗,再加上马车摇晃,罗本看完这封信,感到眼睛有些疼,居然不自觉沁出了眼泪。

“老师……”罗本悲戚道,“你要放弃主公吗?”

张士诚高邮之战的时候,罗本二十四岁,正值最风华正茂的时候,思想也最为炙热。

罗本十几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来到苏杭一带谋求生存,正好目睹了高邮之战。

张士诚率领高邮城中仅存的千余骑兵从城门中冲出,杀得元朝百万大军抱头鼠窜一幕,他虽然只躲在安全的地方窥见了冰山一角,但张士诚那英雄姿态已经牢牢刻入他的内心。

罗本熟读史书,尤其最爱《三国志》。

如今元末乱世堪比汉末乱世,天下群雄并起,正是立志图王者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他的主公,在高邮之战之后,就只会是张士诚。

罗本原本想,他老师应该也是如此。

老师甚至为了张士诚,准备写一本歌颂农民起义的书,为张士诚反元辩驳。

当时贫苦盐民们把全家老小的命都抛到脑后,一门心思跟着张士诚同生共死。这样的张士诚,绝对不是反贼,而是英雄。

这一切,从什么时候改变了?

难道是高邮之战耗尽了主公的英雄气概吗?

罗本绝对不认可这件事!

施耳神色颓然。

当陈基将这封信给他看时,他就开始生病。

他想,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张士诚越来越堕落,他的病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直至病入膏肓。

施耳喃喃道:“等等,再等等吧。等待主公醒悟的那一天,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罗本焦急道:“既然老师不打算离开主公,为何要阻止我劝诫主公?!”

施耳沉默半晌,惨然笑道,笑声沙哑:“主公麾下的将领们已经都卸甲回去,主公就没想过现在攻打谁,你想让主公冒险攻打朱元璋,主公不但不会同意,还可能会迁怒于你。至于运向大都的粮食……主公的船队已经出发了。”

罗本双目瞪圆,脊背像是没了力气,颓然地靠在马车车椅靠背上,随着马车的摇晃而摇晃,就像是身处一叶暴风雨中的扁舟中。

施耳见弟子这样,又咳了几声,顺了顺胸口,虚弱道:“主公这样做,也不算错。主公不想贸然与朱元璋为敌,那么就不能得罪元朝廷。若主公能休养生息,安稳几年,积攒力量,未必不能有与朱元璋争夺天下之力。”

罗本闭上眼,眼角泪珠坠下:“老师,你之前阻止主公和陈友谅联合,是因为陈友谅好大喜功,一旦获胜,定会立刻挥师攻向平江,主公危在旦夕。但让朱元璋坐大,又何尝不是饮鸩止渴?”

施耳道:“毒可解,但渴死了就是立刻死了。再者为师没料到陈友谅如此没用,朱元璋又如此厉害,居然能顷刻结束战斗。只要他们缠斗一会儿,不说多久,只需要月余……不,甚至只需要半月!我们就有同时削弱他们二人的办法!”

罗本颓然落泪:“但天意不在我们这边吗?”

施耳叹了一口气,替得意弟子擦拭眼角泪珠:“贯中,你真的认为朱元璋顶着天下骂名声势却逐渐浩大,真的是因为天意吗?”

施耳指着罗本手中信纸,掷地有声:“是民意!”

罗本浑身一颤,睁开眼睛,茫然地看着手中信纸。

施耳道:“你我为主公当幕僚,就是看到高邮之战中,主公所担负的民意。可现在呢?民意不在平江城里啊。”

他激动地掀开车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