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同的主公和谋士
施耳无奈道:“贯中有志图王,他已经认定主公是他真主,我这个老师劝也劝不得。”
陈基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我何尝未期盼主公是真主?只是主公现在……唉。”
施耳和陈基愿意辅佐张士诚,是敬佩高邮之战中那个拒百万元兵与城墙外的大英雄。
那时张士诚一无所有,元朝廷多次招安,他都严词拒绝。
他一直坚守到元朝廷自己内乱,带着仅剩的千余名还能战斗的兵士出城拼杀,号称百万之众的元兵溃败。
这是如何英雄气度?!怎能不令人心折?!
世上最令人痛心的不是英雄迟暮,而是英雄弯下了他的脊梁,低下了他的头颅,变成了一个庸碌享乐的人。
施耳和陈基每每看到张士诚与一群吹捧他的文人们亵玩艺伎的小脚,做什么掌上舞,心头都在滴血。
但他们毕竟曾经深深仰慕过张士诚,所以即使已经失望,仍旧会竭尽全力为其出谋划策,期盼张士诚能变回原来的模样。
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坚持,究竟要失望多少次才会心凉。
施耳的府邸先到。当马车快停下时,陈基突然开口道:“施公,你的内心真的如嘴上一样,认为朱元璋不足为惧吗?”
施耳沉默不语。
马车停稳,施耳撩开帘子,用低不可闻的声音道:“若在此战中,陈友谅能消耗他大部分力量,我当立刻劝谏主公攻打朱元璋。”
马车再次行驶,陈基仰头看着马车车厢顶部,恍惚半晌,苦笑。
……
“张士诚虽兵多地广,但如卖橘奸贩的柑橘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麾下大将已经渐渐骄纵,耽于享乐。据闻张士诚令他们打仗,他们都要索要大量钱财才肯出兵。”
“张士诚好诗词歌赋,重用为他歌功颂德、辞藻华丽的文人,导致原本谋士与他渐渐离心。”
“不过张士诚有几个谋士还是很厉害,比如宋景濂的师弟陈基。但正因为这几个谋士厉害,所以他们一定阻止张士诚支持陈友谅。”
“以陈友谅奸诈,主公若被灭,陈友谅的大军恐怕会直接顺江而下,直取浙西!”
刘基对着地图侃侃而谈,朱元璋不住点头。
宋濂对行军打仗不太擅长,不过他了解他师弟陈基:“以敬初之智,不会看不出张士诚支持陈友谅是自取灭亡。”
王袆笑着拱手道:“主公,袆愿意为使臣,游说张士诚按兵不动。”
朱元璋摆摆手,道:“我已经派杨宪去了。杨宪是张士诚老熟人,被张士诚抓了放放了抓好几次,他去游说,张士诚才不会起疑。”
王袆的笑容立刻垮了,他埋怨道:“主公,你什么时候给我一个机会?”
朱元璋纳闷道:“子充,我平时可没亏待过你!出使不是什么好差事,一不小心就会掉人头。你要这个机会干什么?”
王袆眼中闪烁着光芒,道:“属下读史书时,最向往汉唐使臣,愿践行先人道路!”
朱元璋咂舌:“别别别,我儿……我听人说,汉唐使臣,特别是汉时的使臣,个个都特别奇葩,使劲作死,以自己的死成为汉朝出兵灭国的借口。子充你学他们干什么?”
王袆不满道:“主公,请尊称他们为视死如归的真壮士!”
李善长正在努力吸取谋士经验,听到朱元璋和王袆胡扯起来,赶紧打断:“干正事呢!别闲聊!”
朱元璋和王袆异口同声:“哦,好。”
宋濂扶额。他师弟怎么变憨了?是因为替主公代笔给标儿写信,和主公私下接触太多的缘故吗?!
刘基干咳一声,道:“主公已经派人去游说了?”
朱元璋点头:“陈友谅去年十二月自称为汉王时,我已经派杨宪去了。他带的金银已经撒完,不日就该回来了。”
刘基十分满意:“主公英明!”
难得被刘基夸一句,朱元璋居然有点不好意思。他挠挠头,道:“我就打仗上特别有天赋,嘿嘿。”
刘基刚扬起的嘴角立刻耷拉下来了。
他刚想着主公在打仗的时候挺有主公模样,这一声“嘿嘿”就差点让他破了功。
刘基深呼吸了一下,压下对朱元璋的不满,道:“我们也不能完全指望张士诚不出兵。主公应该派兵截断陈友谅和张士诚可能联合的通道。”
朱元璋细思了一会儿,指着地图道:“广信府如何?”
刘基凑上前,仔细在地图前比划,道:“可!”
朱元璋道:“胡大海,明日出发,直取广信府。”
胡大海道:“是!”
刘基虽刚加入朱元璋麾下,但朱元璋信任他,朱元璋的下属们非常信任朱元璋,朱元璋信任谁,他们就信任谁,并无资历偏见。
何况,朱元璋麾下终于有了正经谋士,不是将领们自己凭靠天赋和直觉打仗,他们感觉还蛮新鲜的。
朱元璋更满意。
终于有人跟上自己的思路了。不像李先生,后勤一把好手,但一旦用兵多过三路,李先生的脑子就会打结。
术业有专攻啊,刘基虽然招人厌恶,但当谋士还算合格。
刘基定下了大方向,章溢、叶琛才开始出谋献策。
刘基擅长谋划大势,他们二人擅长具体战役推演和谋算。
朱元璋犹豫了一下,咬牙派出叶琛,让叶琛跟随胡大海,随军献策。
攻占广信府事关重大,若张士诚脑子出问题非要联合陈友谅攻打应天,广信府是否在朱元璋手中,几乎就关系应天存亡。即使朱元璋担心阵前刀枪无眼,伤了他为数不多的重要文人下属,也把叶琛的双手珍重无比地交到了胡大海手中。
胡大海脑袋一抽,道:“大帅,你这个动作有点像老父亲嫁闺女。”
朱元璋骂道:“你他妈想挨军棍是不是?!快和景渊道歉!”
叶琛却毫不在意地笑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胡将军,我这新妇得用不得用?”
胡大海把叶琛的手一甩,“噌噌噌”往后退了几步。
叶琛大笑。
朱元璋茫然地转头看向自己的文人智囊们。
宋濂忍着笑道:“这首诗是唐代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以新妇自比,向主考官张籍自荐。”
王袆拉住胡大海:“胡将军,这时候你应该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是张籍回复的《酬朱庆馀》。快,跟着我念,我念一句,你念一句。别怂。”
胡大海黑红着脸,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把王袆推开,抱头蹲下:“还是你们文人玩得花!我不行!我不可以!你们都不觉得羞耻吗?!”
众文人莞尔,众心腹武将纷纷大笑,朱元璋也忍俊不禁。
明明陈友谅都大军压下,朱元璋的盔甲已经穿上,吃住都在城外军营中,军帐中居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一点都不像大战在即。
只有李善长板着脸在那拍桌子:“严肃点,严肃点!谈正事呢!谈完正事再笑!”
于是众人再次安静下来,继续谈正事。
当细节敲定,将领们将要各自领命离开时,朱元璋突然冒出一个主意。
他叫住前年才归顺的元将康茂才,道:“听闻你和陈友谅曾是旧友?”
康茂才背后冷汗都冒了出来:“大帅!我绝无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