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深谋又远虑
那么在这个时间里,怎么样才能既要让田溪村人尽可能多的外出挣钱养家,长见识,学技术,又不要让他们落地生根,不再回城,马耀宗和余正常他们反复研究决定,不进厂,不做生意,尽可能的在工地上学技术。
未来田溪村的发展,马耀宗和村委会都认同一件事,不去搞什么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一来难度大,时间长,从建立项目到真正实施,没个三,五年哪里能见成效,到那个时候,田溪村的人怕是收不回来了;二来马耀宗他们不懂,不懂就会走弯路,原本起步就晚的田溪村,经不起走弯路的折腾。
所以马耀宗和余正常决定,还是要找自己懂的项目干,至于农民懂什么呢?那就是种庄稼。
当然了,要脱贫致富,肯定不是按以前那样种了,必须上规模的种植项目,至于具体种果树还是种什么,这就需要马耀宗说的强有力的人物,或者是政府派专家来指导了,这也是田溪村后面工作的重点,找到合适的种植项目。除了种植,余正常还提出,山美水美的田溪村同样适合生态旅游,开发一些景点,搞搞农家乐,慢慢做强做大。
坚持让村民进入服务行业,其实就是马耀宗为今后田溪村的生态旅游行业做铺垫,搞旅游,搞农家乐,除了好听好玩,当然也需要良好的服务了。
田溪村这帮进入酒店饭馆的人,只要在服务行业呆上一年半载,耳读目染之下,怎么也能学点名堂来,将来田溪村的旅游业一旦建立起来,把这些人往村里一收,何愁没有人才可用。
去工地学技术可能要难一点,但是一两年呆下来,不说修高楼大厦,回村帮着修修路,装修个农家乐什么的,那还是绰绰有余吧!
不得不说,马耀宗称得上老谋深算,那些奇葩行为,正是在为田溪村未来腾飞作人才储备。
为什么说这个做法有些自私呢?其实很好理解,举个例子,一对田溪村小夫妻,他们要是进厂,工作会稳定很多,好好干,过个几年说不定就在厂里扎根,在城里买房。比在工地风吹日晒轻松,服务行业不是说没前途,而是它的前期辛苦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