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710章 大明的未来
能混个太平王爷,已经是本王最后的奢望了,至于什么裂土封王,这样的梦本王做过,也为此努力过。
不过贵使也看到了,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
是以,贵使就莫要嘲笑本王心无大志了。”
任凭你说上天,老子也不想上你们的那艘船,这就是李元景的态度。
“殿下这是畏惧了大明的那位?”权万纪笑道,“老夫也不得不承认,那位的确是有经世之才,但那位远离长安甚至说是远离大唐太多年了。
民心不在。
得不到百姓拥戴的太子,又怎能胜任那个位置?
殿下不妨派人去长安看看,满长安的百姓,是敬蜀王殿下的多,还是敬东宫太子的多?
这是大势,不可逆。”
他这话,李元景倒是不反对,的确,远离了长安的李承乾,在民心一道之上,的确比不上蜀王,这很正常。
哪怕李承乾如今在西北大放异彩,但那离长安,离大唐太远了。
充其量也就是偶尔李承乾干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加之大明这些年的生意基本上都只是做的高端的,说白了,就是做的勋贵及有钱人的生意,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倒是不大。
哪怕偶尔事关民生,如改良了曲辕犁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意,李承乾也都将其交给了大唐自己去做。
从种种行径来看,李承乾如今在大唐的影响力,还是很局限的。
“贵使所言甚是,但也只是如此罢了。”李元景笑道,“若是本王的消息无误的话,大明那位虽然在百姓之中声望不高,但在天下读书人心中,却是有着不小的声望。
说到底,老百姓都是盲从的。
不是么?
只要抓住了天下读书人,自然会有人为那位鼓吹,所以贵使自认为的优势,在本王看来,也不过如此罢了。
别忘了,大明的纸墨笔砚,如今都是全天下最物美价廉的。
本王听闻,那三字经,更是如今蒙学的启蒙之物。
难道贵使家中没用过?”
听李元景说完,权万纪倒是毫无波澜,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大明的纸墨笔砚推出得太早了,那个时候,李恪甚至都没心思和李承乾去争。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二的推波助澜,加之更多人的选择,李恪被动的走上了那条通天大道。
可这会儿,李承乾很多的布局,明显已经有了结果了。
见权万纪不言语,李元景抬起酒杯说道:“贵使不必忧心,来,试试这酒,他们都说,酒是世间最好的良药,能忘记忧愁,也能忘记怯懦,更能忘了初心。”
说罢,李元景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林州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林将军如此匆忙,不知所谓何事?”放下酒杯,李元景问道。
“回殿下,刚刚大明那边传来消息,不日之前,慕容戈已经被大明军队生擒。”林州拱手道。
听到这话,不管是李元景还是权万纪都愣了一下。
刚刚两人还谈到慕容戈来着,结果这人是真的念不得。
只是,闹出这么大动静的慕容戈,怎么就被大明生擒了,还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