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渡尽劫波兄弟在
郭仲达沉默了,他的眼神突然暗淡下来,他的眉毛低垂,一只手按在枪套上,另一只手按在激烈跳动的胸口上。
见郭仲达犹豫,陆振海赶忙又补充道:“旅座,孟队长还说,您是功臣!抗战的功臣!于国有功,他绝不希望您成为阶下囚!”
郭仲达的眼皮跳了两跳,突然问道:“震海,你希望我放下武器吗?”
陆振海的声音有些沙哑:“旅座,我只想说,我憎恨战争!渴望和平!”
“跟**和平,就是向**投降!”郭仲达声色俱厉。
“可他们得人心!咱们不得人心!”陆振海竟然争辩起来。
“你荒唐!你糊涂!”郭仲达大怒,一双眼晴凸瞪着陆振海。
陆振海全无惧色,泪珠在脸上急速地滚动:
“旅座,我是死到临头才说真心话。此时此刻,是我一生中最清醒的时刻……
旅座,你看看吧,党国江山日下,彼此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而人家**却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旅座,要我说,党国的败亡,已是早晚的事。”
郭仲达哑口无言,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仰天长叹:“唉,党国江山日下,难道,难道我就不知道吗?……可是,周长官待我不薄,如今大势已去,唯有以死相报……”
“旅座,你糊涂啊!”陆振海大声劝道,“连周长官都投降了,现在整个沈阳城,除了青年军二零七师以外,已经全部放下了武器。”
“那又如何?身为军人,投降是可耻的,我郭仲达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陆振海一反常态地继续劝解道:“旅座,我知道您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同样您也知道,我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可人家孟长官说得好,这不是抵抗异族侵略的战场,而是内战!身为军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和自己同胞打得你死我活,那是军人的耻辱!
我们不怕牺牲,但不能枉作牺牲!留下有用之身,将来还能有所作为!”
郭仲达愣了,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无数念头在他脑海里盘旋,他的内心在做激烈的斗争。
他觉得孟占山说得有理,可他那点可怜的自尊心又在作祟,良久,他长叹一声:“唉,大势已去,唯有以死相报。”
……
凌晨4点,青年军二零七师已经全部被消灭,东野一纵、二纵、十二纵和几个dú • lì师相继进入沈阳,大部队在沈阳会师。
此时此刻,沈阳城人人相安,鸡犬不惊。早就与我党有联系的第二守备总队总队长秦祥征甚至还出动了6辆宣传车,在沈阳大街小巷做欢迎解放军的宣传,市民们欢声雷动。
世合大楼的后楼,双方的对峙仍在继续,各种qiāng • zhī子弹上膛,随时处于待发射状态。
主楼内,孟占山和陆振海在做最后的斡旋。
“对不起,孟长官,我没能说服我的长官,他准备杀身成仁。”陆振海神色黯然地说。
孟占山长叹一声,“唉,你们长官是一员儒将,他除了善于思考以外,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他视尊严为生命,他信奉士可杀不可辱,认为投降是一种耻辱,所以拒不投降。”
陆振海惊讶点头,“唉呀,孟长官,您太了解我们长官了,他的确是视尊严为生命,宁死不降。”
“队长,电话!”
气喘吁吁的通信员一边布线一边把电话塞到孟占山手上。
孟占山一个“喂”字刚刚出口,电话里就传来刘司令愤怒的声音:
“孟占山,你搞什么鬼?兄弟部队连二零七师都拿下了,你却在世合大楼止步不前!那儿能有多少敌人?嗯?……你居然久攻不下!
你听着,我这就派四师去接替你,你小子赶快给我撤下来!听见没有?”
孟占山没有回答,他闭上眼睛,死一般站在那儿。
“小子,说话呀?都这么长时间了,我二纵丢不起那个人!”
孟占山咬咬牙,“司令,撤是不可能的!你就说吧,还能给我多少时间?”
“嘿!你小子!……他娘的,也就是你……我告诉你,离天亮还有一小时,我再给你四十分钟,到时候再拿不下来,你提头来见!”刘司令大声命令道,随即挂断了电话。
“长官!”
陆振海听得清清楚楚,他激动地喊道:“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拖累您了!
我回去征求一下兄弟们的意见,兄弟们愿意投降的,我让他们出降。不愿意投降的,就随旅座一起战死。
您放心,待会儿你们进攻,我们不发一枪,我们会自裁!”
“胡说!”
眼见陆振海说得动情,孟占山大声斥喝,“我不能看着你们白白送死,我不能看着你们走上不归路!……他娘的……除非老子不认识你们!”
“可是……都这个时候了……还能有什么办法?”陆振海已经语带哭腔,两只眼晴绝望地盯着孟占山。
“有!肯定有!必须有!”
孟占山大声叫喊,随即一把掼下电话,话筒摔落在地,碎成三四节。
他的眼睛在不住地转动,脸色在急遽地变化,陆振海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孟占山。
此刻的孟占山,内心满是羞愧,羞愧中又饱含着自责。
他不能忘记和郭仲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岁月,他决心要救下他,却束手无策。
他为此而感到羞愧,感到自责。
猛地,他抬头望向陆震海,“陆兄,为了救你们长官,为了救你们众兄弟,你愿意骗郭长官一次吗?”
“愿意!孟长官,我还不相信您吗?别说是骗,就算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陆振海毫不畏惧地大声回答。
“好,附耳过来!”
陆振海把耳朵贴了上去,孟占山紧贴着陆振海的耳朵一阵耳语。
少顷,孟占山讲完,陆振海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轻轻地嗟叹了一声:
“唉,我们长官有您这样的朋友……此生……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