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老太医仔细辨认,然后道,“里面加了一味药粉,也是这药粉导致人起疹子。”
“那这药粉是制作胭脂时就有的,还是后加进去的?”桑语询问。
“后加进去的,而且加入没多少天,边缘处还能看到白色的粉末痕迹。”这可是大红色胭脂,一点点白仔细辨认就能看得清楚。
“也就是说,这药粉必定是在宫里给添加的。”嬷嬷的眼睛眯起来,打量着在场所有人,尤其是桑语这间房的四人。
之后她示意人进去搜查,不一会儿,就找出一个药瓶,经过太医的辨认,“就是这个药粉。”
嬷嬷看向那宫人,宫人立刻回答,“在那拉格格的包裹里找到。”
“还说不是你!”齐佳格格再一次瞪回来,眼睛里都要冒火。
桑语没理她,眼角余光也在观察同住的另外三人,在看到窃喜的乌苏格格后,心里明了。
她看向嬷嬷,“我们进宫复选的时候,是经过全身检查的,包裹也查过,所以肯定不是我带进宫的。”
“那你可以收买人帮你送进来。”齐佳格格道。
这都不算秘密了,基本大家进宫选秀,家里都会打点一翻,并且还会给她们足够的钱,让她们打点宫人。
“我家只是一个普通旗人,在宫里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实话。
原主隶属于哈达纳喇氏这一支,曾祖父是清初将领爱古松,在顺治年间多次出战,后因领军亲王战死,救援不及时而降职,死于康熙十四年。
祖父讷青在讨伐郑成功时,死于军中,那时讷青才不过二十,只留下独子一人,也就是原主的父亲富多。
没了祖父和父亲的庇护,那拉这一支就彻底败落下来,富多也就成了普通的侍卫。
而且他们这一支与其他那拉氏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正好叫那拉而已。
所以他们在宫里是一点人脉都没有的,再来说收买。
桑语进去把原主藏在枕头底下的荷包拿出来,递给嬷嬷检查,“我当初进宫的时候,家里给了两百两,这个是有记录的。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一张五十的,剩下的五十两是散碎的银子,全都在这里,我一文都没花。请问,我要用什么收买人,帮我带这么要命的东西进来?”
原主家是真的落魄,富多长大后,娶了孤女兆佳氏,也是位满人。
兆佳父兄都是当兵的,死在了战场上,她母亲生下弟弟后难产而亡。
伺候兆佳氏就带着弟弟过活,所幸他们是满人,有旗主家庇护,没人敢欺辱两个孤儿。
另外满人男子,成年每月可领一两,未成年六百文,一出生就有。另外还有饷米,足够两个孩子嚼用了。
再加上父兄牺牲后的补贴,旗主家的看顾和赏赐,以及同旗的富贵人家偶尔也会接济。
兆佳氏姐弟算是顺利长大的,只不过日子过得节俭。
嫁给富多之后,这种习惯也没有改变,加上两人生育了三子一女,大哥阿济格已经娶亲,二哥也到了年岁,家里越发的捉襟见肘。
这两百两是好容易凑起来的,就是为了叫原主在宫里不至于受欺负了去。
毕竟有银子打点,怎么也能通融一二。
然而原主相当懂事,知道家里凑这些钱不容易,父亲之前重伤应该花了不少,所以想着就尽量节省。
她连伺候的宫女王兰都没有打点,整整二百两,一分没少。
嬷嬷看着这些钱,嘴角抽了抽,没想到上面让关照的格格,居然是这么小气的性子。
但她也没有多说,只点头,“是这样的没错。”
桑语又道,“我在宫里既没有相熟之人,又没有银钱打点,怎么可能有人愿意为了我,而去做这种要杀头的事。”
把有副作用的药带进宫里,这是宫规绝对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就会把人处死。
“倒是某些人,最近和宫人走的很近,嫌疑还更大一点。”桑语意味深长的道。
“你别胡说,我没有,”乌苏格格当即跳出来,脸上又青又白。
桑语冷笑,“我有说你吗?这是不打自招了?”
说完不等她回答,继续道,“嬷嬷,我隐约记得几个和她相熟的宫人,还请您把储秀宫所有宫人招到一起,到时是谁弄了这药粉,就一清二楚了。”
“嬷嬷,这不合规矩。”乌苏格格立刻反对道,“而且这药瓶是从那拉格格的包裹里找出来的,不是她是谁的。”
“我们同住一屋,在我的包裹里放一个小小的药瓶很难吗?”桑语冷笑,“这么低端的嫁祸,也亏你用的出来。”
话是如此,桑语其实心里也不大有底,因为不知道这位嬷嬷愿不愿意这样大张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