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七十七章年代文27
回到招待所已经是中午了,江夏又过来了一趟,请他们去国营饭店吃饭。
估计是特意交代过的,有肉有鱼,还有一碗大肘子,加两个蔬菜。
三个人坐到包厢里,江夏首先举杯,代表江省长道,“那事就拜托司徒知青了,你要是需要什么,尽管联系我,我一定给您拜托。”
杯子里倒的是茅台,国营饭店可没有,是江夏专门带过来的,估计是江省长的私藏。
“江秘书客气了,你放心,这事我记下来了,一定会尽快弄出来。”司徒泽没推脱,一口应下。
“那可太好了,你不知道我们省的那些厂,一直在技术上被卡脖子,产量跟不上,生产出的东西国外也不喜欢。可我们眼馋人家的东西,要买就得有外汇,可除了原材料,我们的东西人家也看不上啊。可原材料这东西,首先就得物美价廉,我们自己累死累活种出来的,结果自己一口吃不上,全都出口了。这也就是算了,价格还不够,外汇赚不了多少。省长也是焦心,好不容易打听出有你这么个法子,这不就巴巴来拜托你了嘛,还请千万上心。”
江夏说的无奈至极,可这是事实,现阶段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被国外的技术卡脖子,想要超过人家,你得首先知道人家的技术和东西是个什么样的吧?
可他们有意封锁,没有足够的好处,人家是一个零件都不让看的。
为了得到那些好东西,以及让人家指导一二,上面的人费尽了心思。
可国外的人也不傻,好的技术不会卖,就是那些淘汰的,可都是抬价再抬价,直到逼得你拿出全幅身家为止。
和他们打交道,不仅要有技巧,还得有底气。
底气就是他们也想要的东西,之前整个国内都不多,有的都是牵扯到了军事国防,是万万不能给出去的。
剩下的人家看不上,或者有更好的。
江省长之前没办法,后来打听到国内也不是没有牛人,最突出的就是司徒泽。
他能在对方的基础上,改良技术,反卖回去。也能根据对方的需求,设计出对方最想要的产品。
这就是他们的机会,等价交换的机会。
因此江夏对司徒泽相当客气,江省长亲自和他交谈了一下午不说,之后派自己的侄子兼秘书全程陪同。
今天中午这餐,江省长本来也是要来的,可省里临时出事,需要他去盯着,特意派了江夏过来招待。
一般来说,其实江月比较适合,毕竟江月夫妻和他们同是橡树大队的知青,关系更好。
但江夏秘书的身份,更代表官方身份,足可见重视。
司徒泽许诺,回去就研究起来。
制糖厂销售的任务他其实已经打下了基础,不需要他亲自出马了。
光李文谦和梁生两人就可以做好,等元宵过去,他们就可以各自带队出去了,这样既能去更多地方,也能多培养营销方面的人才。
午饭过后,江省长的司机开车送他们回去,江夏则是赶去省长身边帮忙,他这个贴身秘书也不得闲。
车子一路开到离橡树大队最近的地方,在周围没人的时候,停了下来。
司徒泽和桑语下车,提着自己的东西,告别司机,就溜达着回去了。
进到村里,碰到和询问他们去哪里的,就说去拜访长辈了,一般也不会有人细究。
回到家,老远就能听到小姑娘们的欢笑声,是毛晓晓和周萌萌在打闹,二花在劝,周红在拦,闹作了一团。
桑语笑着跨进院子,“怎么都在,不是说了从元宵后正式开始学习吗?”
“师傅,你回来了。”毛晓晓立刻跑出来,“我妈说元宵后就要送我去上学了,那我怎么学刺绣啊。师傅,你和我妈说说呗,我暂时就不去上学了,等过几年我手艺练好了,再去也不迟啊。”
“那不行,”桑语立刻拒绝,“不光是你,周红和二花也得去,学是必须上的,下午下课后再过来找我学习,我会安排好时间。你们的课后作业,在课间休息的时间做好,下课了立刻回来,有时间练习。”
按照小学的课表,孩子们四点就下课了,剩下的时间还很长,每天起码有三个小时给她们练习。
“啊?那岂不是很累。”毛晓晓相当失望。
“学手艺哪有不累的,你当初可是赌咒发誓一定会好好学的。”桑语严肃的看她。
“可是师傅,小学的内容我都会了,何必过去浪费时间呢。”毛晓晓上辈子已经高中毕业了。
而且她那会儿先进多了,小学学的东西和现在的初高中还复杂,别说当学生了,她去当老师也没什么问题。
桑语也猜到了这个,蹲下身子和毛晓晓强调道,“我不管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就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考上大学,最好的那几所重点大学才行。”
对其他人,或许她能放宽要求,但对毛晓晓绝对不可以。
按照她目前的水平,估计高考一恢复,她都能立刻考上最好的,可偏偏她穿越成了小孩子,过个年也才七岁,还没正式入学,是不可能参加的。
等她可以参加了,桑语怕她全忘光了。
以后无论她从事什么职业,哪怕一辈子当绣娘呢,文化都是要有的,也只有懂文化,人家才会尊敬你,才可以把刺绣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毛晓晓恹恹的垂下头,“好吧。”
其他人见此,也忙保证道,“师傅,我们也一定会考上大学的。”
“这才好。”桑语点点头,把从省城买的零食拿出来,分给她们,然后一一检查功课,不能放了几天假,就把之前的东西忘光了。
检查的结果桑语非常满意,二花是记得最牢的,因为即便放假,她在家里也没忘了练习做衣服。
二花家有不少亲戚,知道她手艺学的不错,全都拿着布求上来,之前向桑语买布的时候,想着自己做能多省下一些布来,就直接把布带回去。
可拿了布回去,她们的手艺完全比不上桑语,做出来的衣服能穿,可就是比别人的新衣差一点。
做了一两件之后,她们心里就不乐意了,都是新衣服,怎么能被比下去呢。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二花,想要她免费给做。
都是亲戚,二花也没有拒绝,但也说明了,“我手艺一般,可能会浪费一些布,所以剩下的就不还回你们了。”
这本就是应该的,你去请裁缝给做衣服,剩下的布头裁缝也得给留下。
亲戚们不满意,这不就回到原点了嘛,那她们当初定做多好,何必买回去自己动手呢?
二花一摊手,“那我也没办法,我手艺还没练到家。”
最后无奈,除了特别吝啬的,还只好交给二花来做。
于是哪怕是休息,二花也没闲下来,除了帮娘做家务,剩下的时间都在做衣服了。
也因此她的水平不仅没落下,还涨了不少。
周红自从桑语查出怀孕后,围着她转的时间不少,相应的练习就少了,好在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踩缝纫机,倒也没有退步。
桑语给她重新布置了任务,让她在元宵节前多多练习。
毛晓晓这边,就有点懈怠了,这么多天,纯放假了,一下针线都没动,重新捏起针都感觉到手松。
好在不知是不是休息好后重新上路,是有加成效果的,她忽然开了窍,原本怎么都不懂的内容,忽地就想明白了。
绣出来的东西针脚虽疏,但多了一份灵性,再练习就是了。
最后是周萌萌,她上交了这些天自己画的作品,有院子,有大黄狗,还有小孩子玩闹的情形,看着有模有样。
桑语夸了她,让她再接再厉。
不是这孩子做的比其他人好,而是这孩子就得夸,越夸她越有动力。
和她相反的是毛晓晓,毛晓晓得严厉点,免得有一点点收获就飘起来,但也不能过于严厉,还得时不时松松绳,高压不适合她。
就像这次,放开了让她玩,就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不过之后就得紧张起来了。
而周红和二花又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她们都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吃苦耐劳,好不容易得到的学习机会,都不用桑语管,自己就会认真努力。
但两人也不完全一样,二花表现出来的努力,是一心一意的学习做衣服。
而周红,则会更加努力地帮桑语做家务,不然她住着不安心,学着也不安心。
为了让她能安心的练习,桑语得给她安排好时间,什么时候做事,什么时候学习,哪些让她来做,哪些完全不给碰。
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既能让她安心,又不过于劳累她,还得兼顾练习的时间。
桑语得说,在这四个徒弟身上,她是花了心思的,连教育心理学都用上了。
虽然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懂这个,但碰上这些徒弟,自然而然就知道该怎么因材施教了。
检查完进度,桑语打发她们继续玩,并留了她们晚上留下来吃晚饭,才回房休息。
司徒泽刚刚放好东西,就出去了,和支书商量接下来的计划,因为他要忙省长那边的事,村里的工作就不能参与了,但该做些什么,和支书说清楚,支书能完成的很好。
支书知道他要做什么后,大力支持,“好小子,你这是为国家做贡献了,我们肯定支持。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对了,你一个人行不行,需不需要我给你找个帮手?知青院那么多人,一定有很人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