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四十九章红楼49
五年后
桑诚从林家出来,神情还有点恍惚,其中不可思议中夹杂着惊喜,以及一点点忐忑和期待。
他恍恍惚惚地上了马车,对于贴身小厮的话,完全没听到耳里。
“什,什么?哦,去郡主府,不,去瑞王的园子。”说完这句,桑诚就再也不说话了。
小厮嘀咕,“少爷这事怎么了,以往多沉稳的人啊!”
他家少爷从小就稳重懂事,学问又好,今年不过十五,就已经是举人了,按照林大人的话说,只要再打磨几年,必定能高中。
当初中举的时候,都不见少爷这么高兴,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了?
桑诚只是有点受惊,以及惊讶过后带来的巨大惊喜,暂时需要缓缓而已。
刚刚在林如海的书房,林大人居然说要把女儿嫁给他,他如何不惊讶。
林如海是两年前回京的,回京之前他办好了盐税改革这件大事,可谓是荣耀回归,一回京就成了户部尚书,也就这两三年光景,他必定成为下一任阁老。
林如海和林黛玉团聚后,从女儿嘴里知道了这么多年的生活,剧本是郡主府和贾家两边住的,瑞王妃对她差不多当成亲妹妹照顾了。
林黛玉相当喜欢桑语,依靠桑语,同时对桑诚两兄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把桑诚当成知己,两人是求学路上的伙伴,彼此激励彼此竞争。
而桑谚则是她放在心上的弟弟,林黛玉常常想,如果自己的亲弟弟长大了,也该是这般模样,活泼机灵,乖巧时惹人疼,熊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
林如海是个感恩图报的人,听完之后就萌生了收桑诚和桑谚为徒弟的想法。
正好那年范先生老家来信,说母亲重病,范先生就向桑语辞行,回家侍奉老母,之后也写过信来,母亲的病已经好了,但范先生不打算再来京城了。
桑语没有为难,送去了许多好药材,然后着手寻找新老师。
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这些年即便公务繁忙,闲暇时也没放下书本,由他来教导诚哥儿兄弟绰绰有余。
更何况他还是正二品大员,这个年代师徒如父子,林如海又没有亲子,而且他也没有过继族中子弟的意思,打算等黛玉成婚后,让一个孩子改姓林,算是继承香火。
所以他的政治资本很可能落到徒弟身上,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机会。
桑诚兄弟有瑞王这个姐夫在,自然不担心在朝堂上无人,但他毕竟是走文官路线,如果有林如海介绍的人脉,会更加符合他们以后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学问好,能力又出众,不仅能教他怎么考科举,又能教他怎么做官。
桑语接到林黛玉递过来的消息后,当即带着两人上门,拜了林如海当老师。
有了林如海的教导,加上以前范先生打下的基础,桑诚不过十五岁,就已经是举人了,而桑谚也考中了秀才。
两兄弟在京城备受瞩目,属实算得上好姻缘。
毕竟他们既有能力,又有手握重权的瑞王姐夫,还有二品大员一部尚书的师傅,除了出身低一点,哪哪都不差。
再来说出身,桑家再不济也是有名的耕读之家,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出了好几个进士及第,眼见着就要崛起了。
再加上他们是瑞王妃作主过继到自家的,未来也能继承桑家的遗产,谁不知道瑞王妃有钱,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就足以两兄弟过得很好了。
事实也证明,瑞王妃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好,精心培养,不然他们不会年纪这么小就中举中秀才。
所以不少人把注意打到桑语这里,想要和桑家定下亲事,不过桑语都拒了,还小呢,着什么急啊!
而这事她也从来没和桑诚两人说过,只让他们一心考科举,有时间就出去走走,观察民生。
这几年因为海贸时代的到来,整个大周称得上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变化。
加上西北大片大片的屯田,以及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大周几乎已经没了饿死的百姓,即便是荒年,也能得到朝廷的救济和安排。
那些实在贫困的,在家乡活不下去的,都在朝廷的安排下,迁徙到各个地方,有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州海南,也有海外孤岛。
但凡你愿意干活,都可以找到一个出路,所以整体上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的。
在这里剧烈的变化下,你不亲自出去走走看看,是很容易遗漏很多信息的,所以桑诚在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接触各行各业的民生中了。
他也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娶什么样的妻子,反正不管娶谁,姐姐做主就好。
然而今天,在林如海解答完他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件事。
“马上又是选秀年了,玉儿和你同岁,虽然我已经上书让玉儿不必参加,但为了保险,我决定给玉儿订下一门婚事。你是我的弟子,这两年我也了解了你的品行,同时我也知道你和玉儿虽然时时竞争,却也没伤了情分。而且玉儿的性格我了解,是个好强爱诗文的,她的才华世界少有,要是找一个比她差的,婚后相处中难免伤了和气。但你不一样,你们旗鼓相当,从小是比着长大的,我知道你也不介意玉儿的才华出众,甚至在写诗上超过你。所以我想着,还是你们两人合适,从小青梅竹马长子,情分够,互相也了解。”
林如海看他恍恍惚惚,好似回不过神来,“当然,结亲是结两姓之好,你回去和王妃商量一下,愿意就上门提亲,不愿意也无妨,你依然是我的弟子。”
桑诚点点头,转身要走,突然觉得不对劲,又转回来,嘴张了合,合了张。
“你要说什么?”林如海面无表情,高深莫测。
“师妹,愿意吗?”桑诚觉得,这事还是要林黛玉愿意才好,老师莫要强求于她。
林如海的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微笑,抚着胡须道,“她没有反对。”
实际上,林黛玉听后也是这般惊讶,恍恍惚惚吃完饭,恍恍惚惚离开。
不过之后她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思来,林如海就知道,她心里是愿意的,这才和桑诚提起。
现在看桑诚这反应,和林黛玉如出一辙,不由失笑。
这两个孩子交往过密,时常书信往来,虽是借着他和瑞王妃的名义,信里也只交流学问上的事,但外人知道了,肯定以为他们之间情意深厚。
还没开窍啊!
桑诚听到林黛玉没反对,心里一喜,嘴角不由裂开,对着林如海行了一个端正的大礼,然后忙不迭出去了。
他急切地想要回去,告诉姐姐这个消息,然后让姐姐为他求亲去。
他即使是再不懂,也知道林如海的千金不愁嫁,会选中自己,除了自己是他弟子的缘故,也因为他从小和林黛玉相处,两人有别人没有的情意,林如海是顾虑林黛玉的感受。
走到院门口,桑诚看到从后院过来的林黛玉,脸上一红,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他结结巴巴的道,“师,师妹,师傅说,说我们……”
林黛玉脸也一红,羞恼着扯了下手帕,凶巴巴的道,“说什么?莫要胡说,没有什么。”
桑诚被这么一打岔,也不好意思再说了,深深行了一礼,“师妹以后请多指教!”
然后他就跑了。
一点也不庄重,火急火燎地往外跑,就好像后面有洪水猛兽一般。
林黛玉一呆,然后忍不住一跺脚,“呆子!”
随即她也不好意思起来,脸上火辣辣的,没有再进去书房,直直回了后院。
透过窗户,林如海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了他和贾敏的初见。
那年定下婚事后,他奉母亲之命去给荣国府送中秋节,当时荣国公贾代善还在,留他在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等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贾敏,情景就和现在一样。
只可惜,为了给林家诞下子嗣,贾敏熬坏了身子,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了。
只希望这两孩子能白头偕老,年少夫妻老来伴!
马车一路急行,来到瑞王休养的园子,虽然现在瑞王已经痊愈了,但这是一个秘密,谁都不能告诉。
所以一年有大半年,瑞王都躲在园子里,不去上朝,也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但即便是这样,他在朝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不为过。
而且即便在园子里,他也没怎么消停过,一直在筹谋着各种大事。
婚后桑语大部分时间陪他住在这里,偶尔去郡主府小住,年节的时候回瑞王府。
自从桑诚中举后,他们就在京城置办了桑家府邸,桑诚已经带着弟弟搬出去了,就住在林家不远,方便他们去林府接受林如海的教导。
但有时间他们也会去园子居住,陪陪姐姐。
来到园子,他的马车门房都认识,远远见到了,立刻拆了门栏,让马车直接进去。
进到府里后,桑诚询问管家,“姐姐和姐夫呢?”
“回诚少爷,王爷上衙门了,王妃也进宫了。”管家恭敬的道。
桑诚看看天色,这么热的天,姐夫不好好休养,怎么去衙门了?还有,姐夫是属于哪个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