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解不开的死结
1苏联战俘均应做特殊地、永久性的标记。
2标记由一个开放式45度左右的锐角构成。两边边长各一厘米,角尖向上,位于左臀部离股沟约一掌宽处。可用各部队都有的手术刀来做,并可用墨汁作为染色剂…。
所有这些做法都表明了苏联俘虏自战争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德军解气和树立自信心的最佳对象----德国军队地所作所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那些手无寸铁、毫无抵抗力的战俘垮下来。\\倒地毙命!
政工人员没有战俘资格,有“战俘资格”地其他红军俘虏得到地待遇是怎么样的呢?
在1941年冬季漫天大雪的天气里,气温降低到零下时。红军战俘根本没有安生之所。许多战俘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布部长罗森堡在给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地一封长信中,曾经对俄国战俘所受到的待遇提出抗议:
在德国的苏联战俘遭到极为悲惨的命运,许多人不是饿死。就是由于折磨而死。这种情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德国有足够的粮食供他们食用,而宁可让他们饿死。=甚至在战俘被押送到战俘营途中,也不许老百姓给他们东西吃。许多战俘在途中由于饥恶劳累,跟不上队伍,被就地qiāng • jué。枪杀战俘是当着饱受惊吓的老百姓的面进行地,尸体就抛弃在原地。战俘营根本没有住的房子,刮风下雨。战俘也睡在露天里……最后还得提一下qiāng • jué战俘的事情,他们这样做根本不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
这大概就是少数“普通德国人”与法西斯的不同,还有那么一点政治考虑和人道精神在里面,不过这样的德国官员很少,出发点也是政治。
那些集中营的长官们常常抱怨:预定要被处决的苏联人在尚未到达集中营时,已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地人死亡或濒于死亡……特别值得注意地是,在前往集中营的途中。****比如从火车站走向集中营地途中。就有相当多的战俘由于疲惫不堪倒在路上,有死了的。也有半死的,因此护送时后边不得不跟上一辆卡车装运这些人----所以要想不让德国人看到这种场面是不可能的!
不过纳粹官员的态度是:“这些战俘死得越多,对我们来说就越好。”
人道主义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一线德军还是后方的集中营管理者,甚至集中营对前方部队的残忍做法还有意见!
很可笑,法西斯对法西斯有意见,而原因说出来更是说是令人发指!----集中营和战俘营的刽子手们会感到些许遗憾:因为每死一个战浮,他们就少一个行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