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选择(一)
果然,李义府见冯宝不主动表态,只好明言道:“谢县子乃是陛下近臣,校尉与县子又为同窗,不知可否代李某美言几句,如若可行,某感激不尽。”
“李舍人言重了。”冯宝接着道:“警官为陛下近臣,不假,然此事,根源于‘赵公’,昔日之‘吴王恪’旧事,李舍人忘记了?”
耳听冯宝提及“高阳公主谋反案”里的无辜者“吴王”李恪,李义府瞬间明白了,在长孙无忌的威势下,皇帝陛下连自己的亲哥哥都没有能够保得住,更别说自己这么个小人物了。
“难道自己就只能任由别人摆布?”李义府心里想着,脸色难看至极,他不甘心啊!李义府出生贫寒,好不容易寒窗苦读学得满腹经纶,又得名臣马周、刘洎推荐入仕,一步步爬到“中书舍人”的位置上,虽说是“中书省”里打杂的,好歹那也是朝廷里最紧要的地方,真要是被长孙无忌最后打发了,那恐怕此生将再无机会爬起来了。
看着李义府脸色忽青忽白地变幻,坐在那里傻不愣登的模样,冯宝心里暗笑不已,只不过他很清楚,有些事、有些话,自己不说,日后总有人会告诉李义府的,所以,冯宝等上一会儿后,先起身给李义府杯中加了一些热茶,而后坐下道:“李舍人莫急,不知李舍人可还记得,当日你我于‘卫岗乡’初次见面之时,冯某曾有说过的一句话吗?”
李义府想了片刻,似乎并没有想起什么,只好道:“李某想不起了,还请校尉告知。”
冯宝道:“我当日曾有说过,李舍人日后必定位极人臣,眼下不过小小挫折而已,不值一提。”
“唉——”李义府叹道:“李某但求平安,岂敢奢望。”
冯宝道:“李舍人以为,走出当下困境,或是他日位极人臣,最需要什么呢?”
“自是需陛下赏识。”李义府嘴上说着,心里却想:“这事儿还用得着问嘛。”
冯宝知道是时候直接说了,再绕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欲立武昭仪为皇后,此事天下皆知,然屡次三番被阻,陛下甚是不喜,若舍人能够振臂高呼,当为陛下瞩目,不仅困境可解,料想也有意外之收获,不知舍人以为否?”
李义府是个聪明人,他早就揣测出皇帝的心意,只是此事的机遇与风险同在,尤其是在长孙无忌把持朝政的情况下,他实在是不敢啊,唯恐成为出头的椽子,被人打压。今冯宝直接提出此建议,究竟是他本人的意思,又或是谢县子的意思呢?李义府有些想不出来,而且他也知道问不出来结果,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选择题了,做?还是不做?
李义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直到离开“大宝商号”,他都没有能够拿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