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脑子发热的冯宝
“云凤楼”里的风花雪月,对谢岩来说并无吸引力,加上“洛阳留守”及“洛阳府尹”直接打道回府,身为“诗酒风流花会”的发起人,谢岩仅需要宣布一下“正式开始”即可,余下事宜交给冯宝就可以了,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要亲自去办,那就是和卢照邻一起,共同阅看“穷书生”们提交的诗文。
来大唐的日子不短了,谢岩古文造诣提升很快,叫他写可能还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是看,几乎没有太大问题,即便如此,他去阅看诗文,纯属做做样子,主要评判者依然是卢照邻,谢岩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和前来提交诗文的人聊天、说话,他非常想在今晚的文人之中,再发现几名适合当先生的人选。
“诗酒风流花会”在今晚之前,经过“长安”和“洛阳”两地,长达一个多月选拔赛的宣传,已经传遍整个关中地区和河南道各州县,因此,今晚文人之中,有不少于两百人,来自上述地方。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此时唐朝的“科举”并不像后来的宋朝、明朝那样,纯粹依靠才学,实际上,它更加类似于“考试”加“推荐”,如果没有“举荐人”,先不说能不能考得上,就算考上了,最多只是成为备选官员,能够弄个散官一类无实权的官职,而当上真正握有权力的职事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运气特别好,能得到皇帝赏识。所以,唐朝的文人普遍采取的做法是“投卷”,也就是将自己写的好文章递交给有权有势的官员或者豪门,以期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举荐”,从而踏足官场。正因为这样,今晚的“云凤楼”才会出现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文人,他们中,很多人的目的是除了一睹美艳姑娘们的姿容外,也想趁着官员、世家、豪门云集的时候,以诗文得以“投卷”成功,如此当是一举两得。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有出入。
文人们的诗文到了谢岩那里,好的他留下了,差的直接就被束之高阁,根本就落不到其他人手里。
罗汉易今晚有一个特殊任务——韩跃只要送来一张写有人名的字条,他就必须得去找到那个人,与之“谈心”。谈什么呢?无非是各种“利诱”!
“皇家卫岗学堂”的名头,加上谢岩给出的丰厚待遇,还真是很有吸引力。
罗汉易整个晚上都在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都没有清闲的时候,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决赛”最后时刻到来前,他亲自找到谢岩,在其耳边说道:“校尉,成了,总共谈成了十六人,明日和我们一起回乡。”
“好极了!”谢岩说道:“我们包下的两座客馆里,腾出一些房间给他们,再让王三狗找些人陪着他们,别一个个喝醉了明天走不了,他们可都是宝贝呀!少一个我拿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