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君子论德
想到这里,孙淡顾不得换官服,站起身来,喊了一声:“韩月,走,咱们过去瞧瞧。”就率先朝门外走去。
走不了两条街,就来到衙役所说的那条街,远远地就看到一条小河,一座雅致的酒楼正矗立在水边,酒楼上挑着一个酒幌,上书《太白遗风》四字。字写得很精神,应该是名家手笔。
这座酒楼不大,上下两层,房屋装修得不错,人却不多,估计是走静品路线,寻常市井之人也消费不起。
加上这一条街有些僻静,所以,还没走到地头,就听到有三个睢宁口音的人在大声争执着,再看过去,临水的窗户边正坐在三个读书人模样对着外面指手画脚。
孙淡不觉一呆:不是说有两个睢宁读书人吗,怎么一下子钻出三个人来了。如此也要,等下将他们一网打尽。
三人的声音很是响亮,其中一人的声音中气非常足,说起话来像是同人在吵架:“方兄,你所说的这诗《劳山歌》真是孙淡写的,弄错了吧?孙静远的集子我都买了,寻遍了字里行间,怎么就没找到一个劳字。”
另一个柔和的声音响起:“是啊,马兄所言极是。孙静远的文章且不论,就其诗词而言,大多走婉约一路,否则也不过写出‘落红本是无情物,花做春泥更护花’这样的句子。就算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其喑究可哀’一句,也沉郁压抑。这才是孙淡的风格,如方兄刚才所念那句‘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蒙。’沉雄阔大,倒有东坡遗风,不是孙静远的味道。”
大嗓门的那人连连点头:“谈兄说得是,我估计这诗应该是唐人所作,只不过考据不到原来的作者,被人假托为孙淡作品也有可能的。”
孙淡听他们在议论自己的诗作,心中好笑。听他们刚才所说,大嗓门那个应该马生,而说话细声思气的那个因为是谈生。
“都说了,真是孙静远所做。这诗是他南下淮安,路过山东时所做的。”一个柔柔的声音响起:“孙静远的诗词风格变化多端,无论是雄伟壮丽,还是婉约清丽都是作得极好。你们说他写不出沉雄阔大的诗句来,毫无道理。想当初,孙大学士在院试考场上所作的那‘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也尽得东坡大江东去的意境?”
孙淡听着声音非常耳熟,定睛看去,却不是先前在路上遇到的那个睢宁士子又是谁。
身边,韩月不觉惊讶地叫了一声:“大老爷,那家伙不就是先前那人吗,他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现在却同两个书生谈诗论道起来,可恶,竟然连我们都骗。不行,我非得给他点厉害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