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措手不及
孙淡好像有些明白杨廷和想要说些什么,起身:“阁老。”
杨廷和将手放在他肩膀上,让孙淡坐下:“静远坐下,听我把话说完。通州那边的事情,我还没告诉大家。我就直说了吧,今儿个将大家请过来,皇帝那边肯定已经知道了。刚才就有我府中的下人来报,说府外看到有锦衣卫的人。不过,这不重要。我等行事,光明正大,却不怕被人知道。”
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大家的衣着也单薄,孙淡能够明显地感觉杨首辅的手又干又冷。
在座众人听说外面有锦衣卫的人,神色同时一变。但随即又镇静下来,甚至有些无所谓的模样。
不过,王元正还是有些惊讶,起立问道:“首辅大人,通州那边究竟怎么了?”
听到他这么问,包括杨慎,另外四人也都站起来看着杨廷和与孙淡。
“请坐,坐下说话。”杨廷和连连将双手往下压,回答道:“刚才静远将通州那边的消息带回来了,说是兴王太后准备回湖北了。”
“哄!”众人都小声议论起来,有的人甚至面露喜色。如果太后真得离开通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她这么不尴不尬地住在通州行宫,也不是一个办法,事情总得有个解决啊。
就在大家一阵雀跃的时候,孙淡发现身边的杨慎却一脸的震撼。
孙淡暗自点头:杨用修果然是个明白人,居然能看出其中的不对劲。
杨廷和见大家都是满面欢喜,也不制止,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他才叹息一声:“你们却没看出这其中的不妥啊!其实,太后这进宫以何仪仗,关系到国本。可那黄锦和张璁一意讨好陛下,要以皇太后的规格迎接太后,朝中正直之士无不愤慨。我等应该做的就是尽早将太后以兴王后的仪仗接进城了,可现在太后却要回湖北,若传了出去,岂不有我等做臣子的逼走兴王太后的嫌疑,也显得不近人情。如此一来,在皇考问题上反对我等不利。哎,兹体积事大……疏忽了,疏忽了!”
听杨首辅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大惊,一时间都呆住了。
半天,王元正却问:“首辅,如今却该如何?”
还是没有风,屋子里满是川菜那充满花椒的麻味,熏得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还能怎么样,已经有不同的声音出来了。”杨廷和背着手绕着桌子走了一圈,这才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的抄件递给杨慎:“这是兵部主事霍韬上的奏折,痛斥内阁逼走兴王太后,请为兴王,兴王太后上皇帝尊号。内阁接到折子后,值守的官员不敢耽搁,立即抄了一分送到我手里。大家都看看吧。”
“啊!”王元正吃了一惊,忙接过去。其他几个官员也是面上变色,立即明白这事的要紧之处。
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再说吃饭的事情,就有几个官员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桌上的碗筷。大概是心怀激荡,有一个官员手一抖,一串金灿灿的红油在桌上淋了下去。
等桌子收拾干净,王元正将抄件平放在上面,众人都默默地围了上去,定睛看着。连杨慎和孙淡也走了过去。
至于霍韬的折子里究竟写了什么,孙淡自然是一清二楚,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装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眼睛却飘都了另外一处。
那边,王元正从怀里掏出一副近视眼睛挂在鼻子上,虚着眼睛。
这个发现让孙淡觉得不可思议,他万万没想到这明朝也有眼睛。
不过,仔细搜索了一下脑子里的资料,孙淡这才知道。眼睛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高科技产品。据史料上记载,眼镜应该是在元朝以前就传到中国来的,马可波罗的书中就有记载“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着眼镜。”
王元正早年读书刻苦,眼睛不是太好。特意找人用水晶磨了一个镜片,用玳瑁做边,用绳子系在后脑上,选材非常讲究,价格自然不菲。当然,没有验光的设备,度数上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看完这份抄件,杨慎首先发怒,他一拍桌子骂道:“小人,小人,这个霍韬也是进士出身,身居高位,怎么说出这种没廉耻的话来?此人相貌猥琐,相由心生,果然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