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诸君,珍重!
“长文与我说过,当初邓稷曹朋抵达海西时,非常困难,手中兵马不过二百。
正是吕布当时赠与曹朋二百兵马,才使得他兄弟顺利渡过了难关。友学素重情义,更知恩图报。不过他很清楚,自己救不得吕布,所以才兴了接走吕布家眷照拂的念头,此仁义所为。只不过,这子有时候太不知轻重,喜欢自作主张,但要说他谋反?那纯粹是胡说。
如果曹朋真要谋反,又何必将粮草送来下华如果他真要谋反,大可以在主公兵困下郊的时候,伺机而动。那时候,以吕布之勇,陈宫之谋,必能使主公进退两难。可是当大战到来之时,他不但提供了粮草,还亲自来到城下。
主公,勿论友学是为什么来下郊,但他肯定不会是为了谋反。”
曹操沉吟不语,但在内心里,却已接受了郭嘉的这个解释…………这子,倒确是重情义之人。
不过,他既然做出了这等事,继续留在外面,显然有些不合适。
曹操原本打算,使曹朋为广陵农都尉,命他主持海陵屯田事宜。可现在,曹操不免有些犹豫。
“那你以为,当如何处置*……”
郭嘉何等机灵,只听曹操的语气,就能猜测出他内心想法。
不过,有的时候,他必须要学会装糊涂。一个太聪明的下属,对于老板而言,是一大威胁。
“处置?”
“我是说,该怎么安排?”
“不是说,让他继续留在海陵吗?”
曹操咳嗽两声,“之前我也这么考虑,不过后来想想,又觉得不太合适。友学的确是有才学,但年纪毕竟尚
广陵农都尉,责任重大,更关系到广陵屯田大事,我担心他做不来…*……”
郭嘉一副颇有同感的表情,用力点头。
“主公这么一说,嘉亦有同感,之前是有些随意了*……”
“可你也知道,友学毕竟是立下了赫*成功。且不说他在曲阳斩逾百,又有夺取下相,保我粮道不绝之功。现在还说降了张辽……,这许多功劳,如果不赏,只怕对他也不公平吧*……”
看得出,曹操并不想过分追究曹朋的过错。
究竟走出于什么考虑?
郭嘉也能依稀猜出一二……
曹朋虽说接走了吕布家,但实际上于大局而言,并无太大影响。
甚至,因为曹朋的出现,倒是令下郊战局得以迅解决,未尝不是一桩好事。而曹朋有谋反之意的说法,也不太可能。曹朋老爹老娘,如今都在许都。他几个结义兄弟,有的还是曹操的族子,所以说他造反,基本上属于无稽之谈。曹操更愿意接受”曹朋重义的解释同时,曹朋有可能是曹氏族人,也使得曹操有些心动。
如果真的是自家族人”那更不可能造反。曹氏虽说人才辈出,可多一个人才出来,岂不是更好?
但不管怎么说,曹朋毕竟是做出了一桩让曹操有些不太高兴的事情。
郭熹想了想,“友学将十六了!”
“嗯*……”
“年中休若还说,友学将及冠,正当求学。
这孩子的德行和才干不差,不过还需有明白人教导一二。叔孙之前也有这个意思,还有隽石公,也一直在设法为友学寻找老师。休若提及一人,有意让友学拜师,恐怕也无暇做事吧。”
“呃……休若要给他介绍老师?”
“是啊,休若说,想要友学拜师仲豫门下*……”
“仲豫?”曹操一蹙眉,轻声道:“他如今不是正忙于编撰《汉纪》,有这个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