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九章 老船主下船
胡宗宪很郁闷,事情弄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他之前没想到的——他低估了清流谏臣们不切实际的死硬,更低估了手下将领对战胜王直的渴望……现在的情况,已经与几年前沈默招安徐海时,截然不同了,当时倭寇的压力太大,明军左支右绌,恨不得能减轻下负担,因此虽然有非议,却还是顺利的实现了。
但现在,眼见着战局越发有利,越来越多的明军将领,开始热烈盼望着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了,胡部堂想用谈判解决问题,显然不合他们心意。
可胡宗宪不是那些只知道空喊口号的谏臣,也不是只知道打仗的武将,他是统领全局的东南总督,对当前局势有着超人的清醒认识。他知道这几年倭寇之所以消停,其实最大的功臣是沈默的市舶司,正因为有了丰厚的贸易利润和护航受益,王直和受他控制的亲近势力,都专注于贸易和护航中,对大陆的搔扰自然减少。
所以最近几年官军击败的,其实是一些新近加入的杂牌实力,而真正的老牌倭寇,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财力壮大,纷纷招兵买船,装备也鸟枪换炮,愈发强大起来。
因此胡宗宪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平静是脆弱的,说不定哪天因为某些矛盾,那些实力愈加强大的海商,便会带领无法战胜的军队,出现在自己面前。这种感受让他寝食难安,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最好是和平解决。
但身为一个深通厚黑的老辣大员,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孤注一掷,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件还没大有谱的事情上,他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自己留好后路。而且,他还得避免有把柄落在别人手上,也不能过于违逆众意——无论这个‘众意’是多么的愚蠢。
堂堂一品大员,太子太保兼东南总督胡宗宪,那时竟有‘二嫂之间难为姑’的郁闷,因此面对毛海峰的质问,他只能想尽办法多方劝说,甚至不惜诅咒发誓,向王直写书面保证,保证一定保证王直的安全和人身自由,并全力向朝廷争取,尽可能满足其要求,云云。同时还得劝说手下的文武官员,让他们同意自己的计划。
胡宗宪的委曲求全没有白费,因为王直终于消气了……其实他不消气也不行,因为此时王直已经是骑虎难下——妙善已经向他发出最后通牒,要他尽快与官府谈判,否则他将撇开王直,单独进行。
而且面对着已经集结好的明军,王直也没法强硬了,他只能再三试探……先提出让毛海峰回来,事实上,胡宗宪还嫌整天包他食宿浪费钱呢,闻言二话没说,便让小毛回去了。
见到毛海峰全须全尾的回来,还带着胡宗宪的礼品,王直的心放下一半,再提出派遣贵官作为人质,胡宗宪也不在乎这一条,反正手下的官员又不是他儿,便立刻把沈京和夏正提了两级,一个成了总督参议,一个成了指挥使,速成了一文一武,两个高级官员,让他俩去岑港当人质。
这下王直终于放心了,他命毛海峰留守岑港,看好后路,自己则带着叶宗满和王汝贤登上了大陆,往平湖去见胡宗宪……胡宗宪特意从杭州移师平湖,为的就是离那些聒噪的家伙远些,一来眼不见心不烦,还能少些压力,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胡宗宪按照自己的承诺,用最高规格接见了王直,这两个打了多年交道的老对手,终于见了面并坐在了一起,虽然谈不上惺惺相惜,但他对待王直十分礼遇,且从不限制他的自由,这既不是什么‘礼仪之邦、重信守诺’,也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只不过是面对强者时的必然选择……倘若王直没了岑港那数千精锐,没了大洋上的上千条船,几万人马,胡宗宪还是会请他吃饭的,不过是吃牢饭,哪能让他这么逍遥?
对于自己的本钱,汪直有着绝不狂妄的自信,所以他心安理得的跟老娘儿子团聚,一边优哉游哉的享受起了天伦之乐,一边耐心等待着谈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