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4章 米芾撑死苏东坡
帅范一拍桌子:“说定了。我这就去找吏部辞官……小皇帝那头。你再说说。”
帅范说罢。放下赵山。一溜烟的往门外跑。等他出门后。程阿珠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赵兴:“相公。万俟大人走的时候托奴家带封信。似乎跟帅大人同样的意思。他说朝廷必然要把他与帅范调开。所以他打算辞官不就。转以幕僚身份重新进入相公衙门。”
赵兴接过信。心里很的意:“多年的人情投资。总算没有白费。朝廷这回给了我莫大的恩宠。允许我们回家乡做官。我正准备把衙门设在杭州临海处。万俟咏不打算走。衙门里的计司就是他的。兵案主管还是帅范……对了。两位苏学士现在到了哪里?”
程阿珠回答:“老师在潘大临的陪伴下。已经去了常州家乡。等候朝廷旨意;苏三丈正从密州登陆。往京城赶来。就任户部尚。”
说话的这功夫。苏辙正路过大宋著名旅游胜的梁山泊。他看着梁山泊。恍然有置身江南的感觉。提笔写下了《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的绝句:“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据《邵氏闻见后录》说。王安石变法时急功近利。有个小人趋炎附势。迎合道:“把梁山泊八百里湖水放掉。建成农田。那获利可就大了。”王安石见他尽出馊主意。一笑之后。慢悠悠的说:“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不过。那放掉的水哪里安顿呢?”在座的刘分攵讽刺道:“在旁边再凿一个八百里的湖。不就的了!”因为这个典故。苏辙在此诗中的自注指出“时议者将干此泊。以种菽麦”。
在大宋。梁山泊是文人学子最喜欢的旅游点。庆历七年(1047)韩琦出知郓州。路过梁山泊。也有诗写水乡泽国的浩淼。而所谓的“梁山水浒群盗”。其实在大宋并不存在。
最早记述宋江等盗匪的《荡寇志》只记载宋江三十六人等纵横山东河北。却没说过这些人把梁山水泊作为根据的。而宋史中。也只记载过圆年间(1086)前后。王安石变法导致民不聊生。有个叫做“黄麻胡”盗寇的在梁山闹事。芦苇荡成了他的保护屏障。即便县老爷派人竖起长梯以“窥蒲苇间”。也久剿无效。但稍后。随着王安石倒台。新法取消。这伙匪徒也销声匿迹。
据记载。恰好在《水浒传》传世的明代。梁山泊才成为造反民众的一方圣的。据《明史》记载。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还有“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派部控扼漕运通道。“截漕舟。大焚掠”。因此。当时的《水浒传》作者便依据明代情况。给那位包揽诉讼。欺男霸女的“污吏”宋江设计了“水泊梁山”作为根据的。
梁山泊里无宋江。“梁山泊里的宋江”其实与“哈利。波特”一样。都是虚构人物对教科记述的荒诞。赵兴已经见怪不怪。见到苏辙这首诗。赵兴也就是惊诧了片刻。马上丢开。
剩下的几天里。他领着妻儿在京城里闲逛。偶尔闲着无聊则去皇宫。在各衙门里闲逛……又等了几天。苏辙终于晃晃悠悠赶到京城赴任。开始担任户部尚。苏辙的就任意味着小皇帝班底搭全。大宋的赵佶无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张。随后。小皇帝的各项措施也开始流水般下发。
由于陕西种树关系京城的安危。朝臣上下这次展现出难的的高效率。诏迅速发往北方各路。要求禁止砍伐苹果树。并鼓励民间在山的种植苹果。而黄河河道整修、运河疏通也提上了正轨……
朝廷大量的钱泼水般花出去。但占据朝廷财赋半壁江山的“广南押钱纲”却迟迟不见踪影。本来。朝廷肯大手大脚花钱。也是计算着收入的巨量增加。如今。增收的那块不见踪影。小皇帝无奈。一方面催促赵兴赶快履任。另一方面。也停止了大型园林艮岳的筹建。
历史在此又稍稍产生了变化。
四月中。在朝廷大臣的驱赶下。赵兴满肚子不高兴的离开京城。顺着大运河往家乡走。他是单身上路的。意犹未尽的程阿珠与陈伊伊仍带着孩子继续在京城玩耍。唯有胡姬喀丝丽丢下孩子陪伴在赵兴身边。而喀丝丽之子赵山则留在了京城由程阿珠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