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07章 大宋十绝汇集一堂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07章 大宋十绝汇集一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宋英宗年代,宋朝有禁兵为六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九人,厢兵为四十八万八千一百九十主人,共计一百十八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人。这些军队中,禁军“上四军”为铁骑(又曰捧日),控鹤(又曰天武),龙捷(又曰龙卫),虎捷(又曰神卫)。

这上四军归皇帝直接管辖,故此民间也称之为“羽林军”,这个词起源于汉代,意思是:“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简称“羽林”。

除“上四军”外,禁军还有殿前司共六军(首曰神勇军,太祖时称雄威军、雄勇军)、侍卫马军司共十六军(首曰拱圣军)、侍卫步军司共十六军(首曰奉节军)。

按宋朝“更戍法”规定,除殿司地捧日和天武两军外,“自龙卫而下,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故此,其余各支禁军事实上没有固定驻地,“更番迭戍”,“新故相仍,交错旁午,相属于道”。

虽然规定如此,但虎捷军(神卫军)全军移戍偏远的“指射之地”广南,这里面明显有特殊意味。

朝堂大事不能当着百姓的面随意谈论,只能谈论风花雪月。赵兴一指董小亮:“在京城找美食,除了这位在座的董小亮,你还用找其他人吗?”

他又一指关苗苗与湛琴琴:“两位行首都在这里。找什么娱乐,还用找别人吗。”

关苗苗首先起身:“赵大人久不回京,正该重温一下京城风物,奴家几个姐妹正在和乐楼做会,有请赵太尉、帅梅州赏光。”

马梦得陪了邻居一夜,此时已经躲起来休息。马曦在场,他笑着解释:“和乐楼的生意如今越做越大,已经是行内俏主,帅大人要游览京城,首站必选和乐楼,恰好此时正是出游的时辰,不如我们这就动身。”

帅范耐不住了,连声招呼:“快走快走……不用换衣服,就这身便服即可。”

赵兴也想重温一下京城的夜生活。他如言起身,掸了掸身上的衣服,轻松的说:“还等什么。走!”

和乐楼里正在表演浑话,赵兴随着几个人正准备上楼,无意之中瞥见楼上一个身影很熟,他注目凝视,旋即被吓了一跳:“竟是他,怎么他也在这。”

楼上一间大包厢里坐着一个小孩----之所以说他坐在包厢里,是因为宋代听乐曲处地小餐厅,布置基本上与现代包厢一致,它是一个dú • lì地小厅。镂空雕花的围栏将餐厅分割成一个半封闭的小天地,为了上菜方便,也为了欣赏表演的节目,大多数小包厢的月亮门是直接敞开的,客人们可以边吃饭边观赏伎乐们地表演,看到兴高采烈处,还可以端着酒杯走到栏杆边,给伎乐们打赏。

赵兴注意的那间包厢里面坐着一个孩子,看年龄只有十七八岁。他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包厢里,包厢地角落站着两三个人,他们一副懒洋洋地模样,仿佛他们的职责只是因存在而存在,并没有其他任务。

然而,赵兴却认识那个小孩是谁。

他就是小皇帝赵佶。

如果按照传统来描述,小皇帝赵佶地包厢里应该坐着一位双眼似睁似闭的老太监,这名老太监看似平常。模样毫不引人注意。但实际上他却是大内高手,一旦有人进入足以危害到小皇帝的范围内。老太监会陡然间改变气势,活像一把出鞘的刀一般锋利……

但是这情节是明清话本中常有地场景,宋代人看不着明清话本,所以小皇帝包厢里的两位太监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名普通太监,他们懒散,漫不经心,更多注意地是面前的美食,压根没在意小皇帝的存在。

赵兴停住了脚步,一双脚顿时不知道该往哪迈。

在他想来,皇帝出游,怎么说也应该前呼后拥一大推,搁现代,一名小县长出游,身后打雨伞的都有一大群,拎包的排着队,争先恐后的争夺拎包待遇,怎么那小皇帝就如此,独自一人待在包厢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身边别说打雨伞的人了,连个保镖都没有。

然而,呈现在赵兴眼前的这幅场景却真是属于大宋的普通景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