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清弊主 > 第731章 贞武元宝

第731章 贞武元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次日一早,京报上就刊载了贞武的谕旨,大清银元等量兑换,全国等值流通,与银两同时流通,自贞武二年起,朝廷一应赋税皆改用银元征收,随后还附上了银元铜钱的兑换比,一元兑换五百六十文,并且注明,银元与铜钱的兑换将会根据市场实际兑换情况,一年调整四次。

京报一发行,立刻就竖立了大清银元法定货币的地位,全国等值流通最受商贾欢迎,与铜钱的兑换按市场的实际兑换数值适时调整则使的小民百姓对银元极力热捧,况且银元一角的面值仅仅只需五十六文便可兑换,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兑换使用小额的银元。

年关将近,一应官绅士民手中都积攒了不少的闲钱,消息一传开,士绅商贾、小民百姓都纷纷涌到‘四大恒,兑换大小不等面额的银元,短短数日,银元在京师就开始广泛的流通起来。

不独是京师,广州、江宁、太原三地的银元在京报刊载之后,银元的兑换数量亦是节节高攀,四地的铸钱局亦开始日夜加班加点的铸造银元,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兑换需要。

大清贞武银元的发行流通不仅统一了大清的银币,促进了银币在全国的广泛流通,省却白银在各省流通中的损耗,亦使的所有的百姓在缴纳赋税之时免遭第二次盘剥,所有的士绅百姓对贞武银元皆是喜爱至极。

唯独大清的地方官员们闷闷不乐,银元的发行,再次证明了贞武废除耗羡的决心,虽然如今废除耗羡还在山西试行,贞武还没有明确的旨意,但银元一流通,是否有废除耗羡的旨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银元全国流通,不存在成色差别,无需回炉熔铸,何来损耗?

乾清宫西暖阁。

看着各地送来的密折,贞武亦终于明白过来,自明朝到康熙,一百多年时间,为何明知银元的好处,却没有一个皇帝肯全面推广银元,原因就出在火耗上面!推行银元,无形中就砍掉了火耗的合法性,这不仅损害官员的利益也损害朝廷的利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