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康熙早年,后宫选的嫔妃多是出于政治考量,或拉拢或平衡满姓大族,对抗鳌拜、三藩。
现在,老四登基没这方面的顾忌,不必再考虑后宫妃嫔娘家势力,换句话说不选新人也成。
康熙知道老四不恋女色,但这儿子今年三十六岁,凭什么肯定今后不会变?
这就把东边都划给小辈们,将来再进新人要封一宫之主,连座宫殿都拿不出来了。
当然了,也能不给任何封号,也不给高位随便塞到一个偏殿内。
比如康熙对王太嫔,十五、十六、十八的生母,至今连正式封号也没给。
“是你住在紫禁城,宫殿怎么安排,你不后悔就行。”
康熙没非要儿子广纳后宫,这会没有平衡朝堂的需求,而他要考虑只有一件事——老四是否有了合格继承人?
答案是有。
也正因为弘昀、弘晖、弘昐三个皇孙都被教育培养得不错,不希望胤礽、胤禔、胤禩、胤祉等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在孙辈上演,老四是否再要孩子变得可有可无了。
如今,哪怕老四独宠一个人,但只要脑子清醒地不与朝政牵扯上,也不与继承权牵扯上关系就行。
康熙觉得老四在这方面脑子是过于清醒了,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不给武氏孩子。
“朕没记错的话,武氏是十七岁指入你府中。也是陪着你鞍前马后,出生入死,这次打算给她什么位份?”
为什么单独问武氏?
当然因为武氏情况特别,其功绩在正史上至少要记一笔牛痘实验先锋者。
武拂衣也听懂康熙的言下之意,问的是今后会不会给武氏孩子。
在这个时代,不论男女年过三十就不年轻了。
是与人群的平均寿命有关,即便皇室宗亲、官僚阶层活到五六十岁挺难的。
武氏三十一岁,不是清朝普通意义上适龄生育的年纪。
但宫内给一个人孩子,不只是亲生,也可以有抱养记在名下的办法。
那也办不到。
武拂衣不可能告诉康熙,老四现在没那种世俗的**。
在无限轮回做任务,分为顶着原主身体与本体上阵两种。
因为穿越太多次,她对于自我性别的认知很清晰。灵魂如果不自我认知清醒,早就消散了。
因此,顶着男身,也对女色没什么反应。
性取向是以灵魂论。且不提她完全不想生孩子,哪怕单纯搞一搞和谐运动获得世俗快乐,但身体硬件达不到。
这没啥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