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吾为顾锦年,今日为国立言,扬国威,凝国魂,塑国骨!
他怒啊。
此时此刻,他脑海当中不断回忆顾锦年在宴会之上,那一首满江红。
顾锦年的眼神,高高在上,看他们匈奴人,如看猪狗一般。
这如何不让他愤怒?
“大皇子。”
“木已成舟,改变不了。”
“如今就是等消息。”
“倘若娶一个普通公主有用,一切好说。”
“若是没用,就更麻烦了。”
匈奴宰相木哈尔显得有些平静。
因为没办法啊,事情都已经发生了,还能说什么?
眼下就等国内传来消息,如果和亲没什么大问题,那就照常走。
若是有问题就真麻烦了。
也就在木哈尔说话间,一道身影快速走入,带着一封书信。
“相爷。”
“这是王上的回信。”
后者将书信交给木哈尔。
后者立刻起身,接过书信,展开书信后,是空白的,只不过木哈尔逼出一滴鲜血,溅在书信之上。
刹那间,书信上浮现各种内容。
一旁的大皇子也收敛怒气,望着木哈尔,眼神当中有些好奇。
片刻,木哈尔将书信抖了抖,刹那间这封书信化作灰烬,烧毁的干干净净。
这是秘信。
只能一个人看,用了谁的鲜血,谁才能看,指定了木哈尔才能观看。
“木相,父王怎么说?”
齐齐木好奇,望着木哈尔问道,他内心也有些紧张,担心父王责怪。
“要出事了。”
“王上意思很简单,不接受大夏的安排,这个公主不行。”
“要真正的大夏公主,找来一个臣子之女,绝不同意。”
木哈尔叹了口气道。
“臣子之女的确不妥,可问题是,我们现在即便是闹,大夏皇帝的态度,今日也看到了。”
“只怕他不愿意。”
齐齐木点了点头,他也不接受什么臣子之女,只不过宴会上,永盛大帝也明确拒绝了。
若再强硬要求,只怕会惹来麻烦吧。
“不。”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会帮我们。”
“如今我匈奴国又被削国运,必须要一位真正的公主,否则的话,会很麻烦。”
“而且王上的意思也很明确,若大夏不答应。”
“那就开战。”
木哈尔目光坚定道。
这是匈奴国的意思。
此言一出,齐齐木顿时大喜,他也想开战。
今日受的委屈,他要全部洗刷回来,从战场上洗刷。
“有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帮助,我等的确不惧。”
“那这一切,劳烦相爷了。”
齐齐木出声,心中的愤怒,也逐渐少了一些。
毕竟单说匈奴国,肯定对抗不了大夏王朝,但加上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那就不一样了。
有这两个王朝的加入,大夏王朝绝不敢有半点嚣张。
如此,大殿安静。
而京都内。
顾锦年走在街道当中,他也不知道自己在何处,只是有些漫无目的的走着。
路边上有百姓认出他是谁。
不由惊呼一声世子。
可顾锦年没有理会,而是继续前行。
他心中有郁结。
说来说去还是和亲的事情。
挥之不散。
和亲,利国利民。
不和亲,意气之争。
他找不到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找不到一个可以反驳的理由。
在他面前,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那么简单,而是规则。
是规矩。
一座无法翻阅的大山。
也就在此时。
一处宅府外。
一道身影吸引到了顾锦年的目光。
是一名女子,立在宅府内,望着树木发呆。
这是江府。
礼部右侍郎的府宅。
此时此刻,府宅早已经挂起大红灯,谁都知道这位侍郎大人的女儿被封为公主。
即将要出嫁了。
府宅热闹,张灯结彩,可府宅内,这名女子被数十名侍女守着。
漂亮的面容上,尽显麻木。
只是一眼,顾锦年心情更加沉重了。
后者没有关注到顾锦年,依旧是痴痴呆呆望着树木。
因为她知道,等待她的未来,麻木不堪,是生不如死。
可她无力反抗。
面对这个世界。
面对这个王朝。
她反抗不了。
家族,心上人,等等一切她都无法反抗,不是没有寻死的勇气,而是不敢去寻死。
没有一语。
顾锦年径直离开,他不想继续待在这里,心有不忍。
离开之后。
顾锦年心头的郁气更重,他去了一家酒肆,不顾他人的目光,买下几坛酒。
而后回到书院当中。
任凭谁跟他招呼,顾锦年都没有回答。
只是独自一人,来到一处安静的地方,饮酒沉默。
是逃避。
恩。
顾锦年在逃避。
和亲之事,他已经帮不了了。
也无法去帮。
咕咕咕。
酒水入喉,微醺袭来,顾锦年靠着树,打算就这样大醉几日。
等醒来以后,公主也出嫁了。
那这样的话,一切都跟自己无关了,这件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一般。
如此。
时间转眼到了翌日。
顾锦年喝了一夜的酒,他没有逼出酒水,任凭自己醉倒在树下。
一些学子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明白顾锦年怎么回事。
昨天才在宴会上,写下千古名词,怎么今日变得这般?
可有人知道顾锦年为何郁闷。
所以让众人不要去打扰顾锦年。
只是今日。
按理说应当是公主出嫁之日。
马车已经备好,就连公主都坐上了马车。
但一件事情,再一次引起大夏朝野不满。
匈奴国要求,必须要换一位真正的公主,不愿意迎娶一位臣子之女,他们认为这是不尊重匈奴国。
态度极其强硬。
礼部得知,第一时间反驳,认为大夏册封的公主,她就是公主。
可匈奴国态度也很强硬。
本来这种事情,都不用传到永盛大帝耳中。
只是午时,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送来书信,呈交给了礼部尚书杨开。
书信当中的内容很简单。
两大王朝也十分关心此次和亲,认为匈奴国与大夏若和亲,也算是建立世交,两国友好,以后东荒太平,是一件美谈。
可大夏王朝,随便册封一名公主,实在是有些不妥,影响两国友好。
而且有辱礼仪之邦这个美称。
这两份书信表达的态度就是一个。
大夏王朝这次做的有些不仁义。
他们支持匈奴国。
不仅仅是这两封书信这么简单,边境也传来最新消息,匈奴国已经在整顿兵马,似乎做好开战的准备。
国运二次被削。
匈奴上下不满,匈奴王也极其不满,不过匈奴王也传来书信。
倘若迎娶一位真正的公主,可平息民怨,两国依旧保持友好。
但如若不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民怨无法平息,发生一切后果,由大夏王朝承担。
这就是匈奴国的态度。
一瞬间,两大王朝外加上匈奴国的态度,让大夏朝廷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
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为这件事情,吵了整整一天。
礼部等文臣认为,此事也不是不行,可以再让匈奴多加点聘礼。
武将等武官,却认为这样做,会激起民怨,册封的公主看不上,一定要一位真正的公主,若是答应的话,百姓也不答应。
永盛大帝也一直保持沉默。
答应,或者不答应,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答复。
可朝廷的事情,再一次又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以致于民间百姓都知道了匈奴国的要求。
一时之间,民怨四起,本来就看不爽匈奴人,现在居然要娶一位真正的公主。
百姓自然不干。
一时之间,矛盾瞬间尖锐。
但要说最开心的还是江家千金,毕竟她很有可能不远嫁了。
只不过无非是可怜另外一个女子,不,应该是另外一位公主。
可这件事情还没有彻底惹怒永盛大帝。
是又过一日。
匈奴王亲自派人送来书信,更改之前所言,迎娶昭月公主,同时匈奴王迎娶一位真正的公主。
一口气娶两个公主。
书信到来。
永盛大帝雷霆大怒。
在养心殿内,大发雷霆。
嘭。
“这是要做什么?”
“当真欺朕大夏无人?”
“两位公主?匈奴人还真敢开这个口?”
永盛大帝怒吼着。
一个公主,并非是求和,而是双方过度二十年,册封一个公主,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个公主?那就是真正的骑脸了。
马上的帝王。
怎可能答应?
“陛下。”
“臣认为,匈奴国虽有些傲慢无礼,可大夏之外,已经有无数流言蜚语。”
“双方和亲,削其国运,又以册封公主出嫁,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天下各大国家都在谈论此事,认为我大夏无礼。”
“还请陛下三思。”
“此事,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已经开始插手,匈奴国被削两次国运,随时可能开战。”
“倘若开战,两大王朝便有机会,插手此事,到时候我大夏便是有理也说不清啊。”
杨开出声。
这世间上只有讲道理和不讲道理的国家,想要成为不讲道理的国家,那就必须是第一。
大夏王朝明显不是第一,所以必须要讲道理。
信誉对国家来说极其重要。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占据道理,否则的话,寸步难行,容易遭到群攻。
他也是没有办法。
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开口。
“插手?”
“那就让他们插手。”
“朕倒要看看,为了一个区区匈奴,他们敢怎么插手。”
永盛大帝也是憋着一肚子的怒气。
说话凶狠。
“陛下三思啊。”
“陛下,此事万不可这般去想,两大王朝若插手,援助匈奴国,边境一但开战,极将面临失守之情。”
“请陛下定要三思。”
所有文官儒臣齐齐开口,这话不能乱说,真打起来了,两大王朝援助匈奴。
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援助,大夏王朝拿什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