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9
法国的军舰技术来,如今正在研究之中,可法国的军舰技术在西洋也不算是一等一的,若是坐吃山空,法国拿来的技术,用不了几年就不够用了。”
“只是水师进展甚慢,奈何,奈何,”光绪皇帝扼腕叹道,“这么些年来,一艘铁甲舰也未建成。”
“西洋人有句话叫做百年海军,臣深以为然,”王恺运说道,“海军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两洋水师有如今规模,不仅仅是花钱就做到的,还有许多精通水师作战方法的海军士官,这些都是要时间来培养的,法兰西的海军技术,就如同是一座米山,咱们要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那是不成的。”
光绪皇帝点点头,“请先生继续讲。”
“地图上就看的十分清楚,楚国疆域之大,可以和日后的南宋同样比较,从四川到荆襄,再到淮河,再到江南,都是楚国之土,可楚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分治,虽未,兴楚亡楚皆自分治。楚国分治实属无奈,一则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利于中央统一管理,二是楚国四大世族本就是勾心斗角,除非有国难当头,否则断不会一心一意,于是分治成为楚国权力政治的必然结果。秦国灭楚,楚国实实在在的抵抗了好一阵,甚至让秦国吃到了鲜有的败仗,但是分治亡楚的必然性不言自喻,本已无可救药的楚国回光返照一次,又如何能阻挡秦国的精锐之师呢?”
“查之西洋诸国,若是分治之国,那是没有的,但是咱们的左近,印度,倒是实实在在的分治之国,昔日所谓的皇帝就如同周天子一般,没有实权,地方诸侯势力甚大,英国来攻打,各怀鬼胎,自然是无法统一,昔日有一位詹西女王举起反旗抗英,可是结果如何?没有倒在英国人的枪下,倒是倒在了叛徒的手里了。”王恺运说道,“本朝英宗朝也是如此,昔日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若不将团练之兵收归中枢,只怕如今也未免不会有楚国之忧。”
三、激扬文字(三)
王恺运说的十分露骨,光绪皇帝不由得心里砰砰砰的直跳,“王师傅考虑的太深了,”这样说了一句,沉思一番,不免又点点头,“如今新军都在中枢,这是一件好事。”
“皇上马上就要亲政了,”王恺运慢慢的说道,他看着光绪皇帝的眼睛,“不管是军事,还是政事,还是天下大势,都是要了解的。”
光绪皇帝摇摇头,立刻说道,“朕还年轻,才干不足,经验更是没有,还是要请亲爸爸垂帘的。”
王恺运微微一笑,眼皮垂下,“本朝天子,从来都是大婚之后亲政的,这是自然之理,世祖、圣祖、英宗都是此理,皇上自然也是不意外。”
垂着手伺候在光绪皇帝身边的太监,听到王恺运的话,慢慢的转动了眼珠子,看了皇帝一眼,光绪皇帝摇摇头,“这事儿不用再说了,朕还是要请亲爸爸的旨意办事的。”
槐花里。
胡同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门户,那个门户的架构和中华不同,听有些博古通今的才子说,这是唐宋的飞檐构建,古风犹存,门口挂着两个长长的灯笼,上面写着日本文字,许多人是不认得的,门口倒是也没别的酒家那样,有人伺候着来客,只是空荡荡的,打开门走进此间,红白相间的茶花夹杂了甬道两边,一条鹅卵石小路慢慢延伸到了远处,两边有青石如柱,笔直的立在空中,过了甬道,里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庭院虽小,却是十分精致,庭院之中的布局一花一叶一石一水,都颇有禅意,日本人通晓玄学,将世间万物融入庭院景色之中,观之犹如置身于宇宙,刷着清漆木质的甬道,通入了挂着风帘的起居之处,假山上的泉水潺潺流出,矮子松在微风之中巍然不动,不远处不知道是哪一位歌姬正在低声吟诵着俳句,随意挥弹了三味线,咿呀作响,反而增添了此处的宁静,别的地方从来都是吵闹之极,而此处却是安静到了极点。W
穿着白色布袜的和服侍女低着头,端着一份盖着盖子的碗,小碎步的挪到了一处房间外,糊着白色绸缎的木质拉门被人从里面打开,这位侍女低着头走进了房间,跪坐于地,将托盘上的盖碗献过头顶,尊敬的放在了地上的小桌子,一双白洁如玉的芊芊玉手,将盖碗打开,一阵热气升腾,将此处的静室幻化成了仙境,“张桑,陋室无以为敬,这是大酱汤,虽是日本最为寻常可见之食物,可在这种凄风苦雨的天气,喝一碗热腾腾的酱汤,应该是最舒服的了。”
她的语气温柔,声音柔美,加上带着一点点哀求的语意,简直让人挑不出一点错处来,唯一的错处,也就只是那么一点点生硬的腔调,并不是十分标准的北京官话,被称之为张桑的男子,摇了摇头,原本怒气勃勃的样子,在此女的温柔语意之下,消弭了大半,他转过头,无奈的看着身边说着请品尝大酱汤的女子,她的头发十分黝黑,盘着发髻上毫无珠翠,只是斜斜的按了一把木梳,头发黝黑,衬托的肌肤更是白腻胜雪,特别是低着头,露出的微微弯曲后颈,犹如天鹅之颈,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弧度,云鬓微乱,白肤胜雪,简直完美的不成样子,饶是这位张桑乃是欢场中人,秦楼楚馆阅历无数,见到如斯美人,也不免心里软和了起来,“美子小姐,您这是做什么?我并没有任何怪罪之意,刚才的心冷之言,也只是发牢骚而已,绝非我的本意,此地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