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7
他一味坚持,那么孙毓文也不好说什么,见到礼亲王也没反对,于是把“肃顺”两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了折子上,然后孙毓文又问礼亲王,“王爷,您的意思呢?要推那两位?”
“现在洋务的事儿太多,总理衙门那里重要,奕劻这些年把总理衙门打理的不错,他可以是一个人选,”礼亲王眯着眼说道,他喝了口茶,慢悠悠的继续说道,“朴存公致仕,这些年的军机里头,一直没少了湖南人,我瞧着湘人少不了,要不就让郭嵩焘也加进去,他是湘人,功劳也很合适。”
几个人心里暗暗腹诽礼亲王果然是看着笨,心里却是最聪明的主儿,郭嵩焘不仅是湘人,更是左宗棠的亲家,还是西圣昔日在欧洲最看重的大使,然后外交上面是须臾少不得的人物,中法之战的谈判就是他一手操持的,左宗棠只是最后去签字画押,慈禧太后见到了这个人,只怕是会当即点头同意,礼亲王一个人选,照顾了亲贵,另一个人选,照顾了左宗棠的面子也照顾了慈禧太后的面子,真是一等一的圆滑之人。
于是孙毓文把人选写下:“奕劻、郭嵩焘、肃顺、荣禄、许庚身、张之万。”这样依次写好之后,把折子吹干,放在了一边,礼亲王点点头,叫了苏拉进来,“万岁爷这会子下课了?”
二、指点江山(四)
这份名单里面,满汉各占三席,有宗亲,有翰林,也有知晓兵事的干臣,算的上都是十分妥当的名单了,于是军机处预备着要递牌子求见皇帝了,只是听说皇帝还在读书,礼亲王点点头,“皇上这些年读书是很勤快的,这一点来说,和昔日圣祖皇帝倒是差不离。”
或许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太过惊才惊艳,已经用尽了清朝的元气,所以后面的几代,都算不得什么天资之主,这些年有些人把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也并列称之为“嘉咸之乱”礼亲王身为首辅,是不能够指摘前朝的列祖列宗的,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说的没错,那么自然接下去乱世之后就要再中兴了,“同光中兴”这个说法,这些年也屡屡被人提起,许多上奏的折子直接了当的就说:“自中兴以来.....”这样的语句。
孙玉文笑道,“西圣最是关心皇上的功课,不仅让七王爷当上书房的总监官,还请了英文的老师前来传授理科的知识,骑马射箭也要学,皇帝的诗文算是不错了,”孙玉文是翰林出身,自然是可以指点文字的,“前头看了一首御笔诗,真真不错。”
额勒和布摇摇头,“可皇上都不怎么出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素日里只是去园子,要不就呆在宫里头,要知道前头英宗皇帝经常出门游猎,或者是去丰台大营观武,要不就是去学堂上课,这样子才能够体察世事,呆在宫里头是见不到多少东西的,”额勒和布显然还是以前的思想,“乾隆爷还是马上射箭游猎样样来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