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铸清华 > 分节阅读 372

分节阅读 37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个人孤零零的站着,似乎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皇帝继续说道,“先前还不知道,原来就在去年,琉球使者派人去日本,居然被日本国王扣住,强行封为藩王,将琉球王室列入华族,这么一来,琉球成了中日两朝共同的属国,这如何使得!哼,这么大的事情,朕才知道,军机处都是睁眼瞎子!”

众臣又是连忙俯下,“请皇上恕罪。”宝鋆心里暗暗嘀咕,报纸的事儿,如今是越来越难控制了,京师还好,上海的《申报》将琉球的事儿,从头到尾说的清清楚楚,不仅是军机处,就连茶馆里的茶客都能说的四五六出来。这事儿,自己要和礼部打个招呼,升平署那里,不能再这样没人管着了。

皇帝最近火气大的很,不过这也不怪他,之前的fēng • bō如此之大,自己就连火气都不能发作了吗?“议政王,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

“臣以为,如今先暂时顾及不到琉球,”恭亲王说道,“前日浙闽来报,日本人的舰队已经到了tái • wān。”

“大胆,”皇帝一听火气又大了起来,“tái • wān乃是中国之地,日本人岂能如此随意进出!江忠源,你怎么说?”

“日本人很是看重tái • wān,外界有传闻,云日本有征伐中国之策,分南北两路,其南路之途,就以tái • wān为跳板,虎视江南。”江忠源说道,他是兵部尚书,商谈这事是必然要在的。

“南路,难不成还有北路?”皇帝问道。

“是,北路就是兼并朝鲜,”江忠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说,“进而吞并东北三省。”

“好啊好,”同治皇帝怒极反笑,拍拍手掌,“日本人好大的胃口,不仅tái • wān,就连东北的龙兴之地也看上了,且不说东北,tái • wān乃是圣祖皇帝打下来的,如何也不能丢弃,所以,江忠源你的意思是,要先保住tái • wān吗?”

“是,北洋水师已经出动了三艘军舰,前往上海整修,以防日本人在tái • wān有所越界。”恭亲王接话说道,“恰好日本内务省大久保利通来京协商琉球之事,总理衙门已经照会于他,对日本军舰进入tái • wān海域之事表示抗议,要求立刻离开。大久保利通辩称萨摩藩士民被风吹到tái • wān,被tái • wān土人屠杀,如今又来交涉。皇上,萨摩藩对着琉球垂涎久矣,早在前明,就侵略琉球,掠去琉球国历代先主牌位,逼得中山王俯首称臣。如今日本军舰出动,摆明了就是要纳琉球于腹中,只是惊惧中华天朝之国力,所以故来协商要和中国共管琉球,臣等以为,如今局面和平来之不易,因趁此机会来好生发展,不可因为一琉球小国,闹得不可开交,如今应该忍耐为上,等到来日国力昌盛了,些许日本国,自然不在话下。”

恭亲王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皇帝虽然年少气盛,可也知道恭亲王所说的不假,“北洋水师拱卫京畿,若是和日本国发生了冲突,这日日提防,咱们虽说是不怕,可也束手束脚的,不如退一步,保持住tái • wān之治,且不许琉球被并入日本,如此便是极好。”

“皇上勿忧,浙闽已经开始筹办南洋水师,将来拱卫南疆,守护藩属,都是方便,且忍耐几年。”文祥亦是如此说。

“罢了,那就如此吧,”皇帝有些无奈,“你们先谈去,再定吧,理藩院预备好慰问之礼。”

军机大臣退下了,皇帝还是闷闷不乐,“这些人,一味求稳,能有什么用,等过几年,朕怕也是如此老成,什么热血都记不得了。”

皇帝放下琉球国上来的求救折子,索然无味的走出了勤政殿,信步沿着福海,朝着西边走去,走走停停,身后跟着几个宫人,都被皇帝不耐烦的挥手喝退,陈胜文又赶了上来,说了让皇帝更堵心的消息,“琉球国来的学子,正齐齐跪在大清门前哭诉,跪求天朝出兵救琉球国民。”

“让理藩院把他们带回去,不要再闹事了。”皇帝平静的说道,“叫护军营好好对待,不要伤了他们,都是忠臣孝子。”

“嗻。”

“你退下吧,朕一个人静静。”

皇帝走到了千秋亭,坐了下来,面上带着愁容,心里却是如着了火一般,把自己的脑袋倚在了朱红色的柱子上,不发一言。

为什么做事这样的难,什么都不能做!朕不是天子吗!

同治皇帝的脑袋快要炸开了,他闭上了眼,眼珠子在眼皮底下剧烈的抖动着,过了许久,在微风花香水声之间,沉静了下来,似睡非睡之间,恍惚有个人影在跟前站着一动不动,皇帝微微一惊,睁开了眼,只看见玉树一般皎然站立的王庆琪拿了一个折子,含笑望着自己,皇帝揉揉眼,“仙卿怎么来了。”

王庆琪请了个安,淡然笑道,“臣知道皇上心里不痛快,特送解药来,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皇上。”

“你说。”皇帝看到王庆琪不由自主的心情愉悦起来,“什么好消息,能让朕痛快的。”

“太后已经从上海出发,不日就要到天津,此外,”王庆琪把手里的折子递给皇帝,笑道,“北洋水师去了tái • wān,确切的说,去了琉球。”

“什么!”皇帝刷的站了起来,身上落了许多的蔷薇花瓣纷纷飞舞起来,落入了福海之中。

十、海不扬波(五)

“《申报》刊载《论本要约琉球》一文:

琉球世世臣服本朝,朝贡不绝未尝有失臣事之义。

日国多方伺隙而琉球尚难为楚至从楚、晋至从晋之谋,然经日夕诱胁,国小民贫势将坐困,又不得不改辄。……又易启强邻恩逞之心,不得不感激而从之。自此与中国通商好使闻往来而于中朝,则仍守礼仪恭顺不渝两受其盟。

当中国与日本和好之际固无虑,以从日本见责于中朝,以不背中朝见怒于日本也。况日本自命强大,欧洲列国尚以与之通商为荣,则以海岛小邦俨然厕衣裳之会为许男可也,小邾子亦可也,然以今日新闻则殊可虑焉何也?

自古通好之国小役于大,弱役于强,岁时聘问阅世相朝征伐,会师、会盟、应召亦曰至矣,断未有举其国之政治禁令悉听命于大过而更张之者。琉球虽小,亦世及相承,有祖宗之遗法可守也,今以日本之故而尽弃之非,所以为国也,中朝亦知字小之义。

……日人得寸得尺之计而琉球所不能不从者也!闻高丽以咨文达中国请示而行,而中国辞以不逞代谋,今日人竟有此举,则琉球或请于中朝,亦将置之不愿其无援可知矣,然而字小之道固不若是也,倘以交换日本之故而弃与国以媚之,虽中国政尚宽,大其无乃示人以无能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