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铸清华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赏,将《永通桥》改为《英烈传》,命升平署再仔细打磨,择吉日在京中演出。

“《永通桥》这出戏,虽然是描写了许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永通桥这次战役之中很多普通人的故事,比如为国捐躯的八旗游侠,杀英法士兵赚钱的赏金猎人,新婚之夜抛下妻子而出战的将领,以及举起反抗大旗的少女格格,但是更多的把笔墨放在了慈禧太后运筹帷幄,御前会议与奸臣力争,不容退却的故事,还有就是留守京师,安抚民众,再就是轻车小马前往前线发表讲话,激励将士们送死的场面,最后这出戏在皇帝太后一起亲临香山祭奠死亡战领的高潮作为结束,从艺术的表现行事来讲,已经有了后世宣传部门的高大全形象的弊端,这为慈禧太后的gè • rén • chóng • bài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影响,从此以后,升平署作为慈禧太后独裁的工具,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导致了慈禧太后在执政时候的绝对权威,任何人都不敢表示出对这出戏里面的很多漏洞,太后怎么可能亲临阵线,而且还能迅速得换装?比如那个少女,事实证明中国的武术是虚假的代名词,一个少女,怎么可能有杀掉英法士兵的能力?新婚之夜离开娇妻而去参加可能会死的战争,还有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人,他们平日里都是纨绔和废物,怎么可能会突然生出这样的胆子来,去参加战争?”一百多年后一个有名的dú • lì文化学者——司马北在自己的博文里头这样发表了一篇名为《虚假和可笑——我看英烈传》的博文,字里行间对慈禧太后的质疑态度引起了渲染大波,政府、皇室、各媒体都对司马北采取了口诛笔伐的行动,司马北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被迫道歉并关闭了自己的博客,《英烈传》这出戏重新在京剧故纸堆里被翻了出来,焕发出了原本应有的艺术风采。

PS:这个月换个形式更新下,嘻嘻。

四十一、芳华正茂(下)

同治九年八月,荣禄带着千余人川兵回到了京中,刚刚到了京中,还未回家,就被宣到了圆明园。

勤政殿的偏殿一如既往的凉爽,大块的冰从冬日里就存放到了现在,被摆在明黄色西番莲花纹的大瓷缸里头,丝丝得冒着冷气,帷幕深垂,似乎多了一些阴冷的意思。等到荣禄行礼完毕,太后看着这位多年未见的故人,不免有些唏嘘,当年那最后一面,就在胡同的巷口,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曾经可以牵着手说话的人,已经要一个跪着,隔着帘子才能交谈了。

太后正在浮想联翩,不开口说话,今日带班的是咸丰皇帝的九弟孚郡王,今个不过是才十八岁,场面见得少,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敢发声,那些伺候的太监宫女就更加不多说什么了,原本帆儿是知道一些事儿的,可她嘴巴严实的很,宫里头伺候的,像是安茜、安德海都是宫里头的人,也不知道他们俩的过往,也不知道为何沉寂,一时间殿内寂静无声,过了许久,太后才慢慢说道。

“荣禄,你在四川辛苦了。”

“为国尽忠,不敢辛苦。”荣禄说道。

“你的功劳本宫是看得见的,虽然外头的人不知道,免了你的官职,这不过是做给洋人们看,”上个月在荣禄故意将石达开等人放走,恭亲王早就让总理衙门照会各国,特别在中南半岛以及印度次大陆有着巨大影响力英法两国,遗憾地告诉两国,“一小股中国的叛军可能流窜到了印度以及缅甸地区”,英法两国还不以为然,认为“在中国地方官员的打击下苟延残喘的几百个溃军有什么了不起”的骄傲情绪在蔓延,英国大使似乎就没有通知印度总督的意思,当然,这个时候印度总督本来就很忙,因为他在负责剿灭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事情而闹得焦头烂额,“我为了这点小事去打扰总督大人是非常不理智的举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