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8
享有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
按宪法的规定,立法权是在议会。议会两院可以建立立法会,组织官员、专家、学者等研究拟定法律草案。
不过张超当然也可以跟许敬宗提出一些立法建议的。
比如张超就提出十八岁即为成丁,也就是成年。而每个大华人,都享有民事权力。每个大华人从成年之日起,都享受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
人人享有民事权,人人享受平等民事权。
这是根本原则。
“我们还要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条是宪法里规定的,民法典里也要重申。”
许敬宗道,“陛下,这些指示我能记下来吗?”
“当然可以,不但要记下来,还得划重点做记号。”
既然是要以法制国,那就得把一项项法律完善起来。
过去的贞观律,太过简陋,根本无法适应如今的需求。
宪法、民法典,然后是各类民法,以及刑法等等,都要开始一项项的建立起来。
“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不论是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人,都有权得到该财产所生产以及添附于该财产的一切物。”
这一条规定,是为了使生产资料可以自由的使用和收益或出售,同时农民的私有土地也得到保障。
许敬宗掏出个笔记本,拿出铅笔认真的记录着。
他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自己就是皇帝放在下院的代表,他没有当自己是什么下院里资本家、士人、地主们的代表,他牢记着自己是皇帝的代表,必须得代表皇权,维护皇权。
要维护皇权,当然得在制订法律的时候,按皇帝的意志来。
皇帝说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当然是无比正确的。
若皇帝哪天换个说法,他肯定也认为是对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许敬宗就是紧跟着皇帝就对了。至于什么限制皇权,什么君主立宪,这些他才不会跟那些国子监里的年轻书生一样傻傻的相信呢。
那些生瓜蛋子,连权力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都摸不清楚,就以为一个宪法能够约束限制的了如张超这样的雄主?
狗屁,制度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尽快建立民法典立法会,没有成文的法典,这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工商界更是野蛮竞争,出现了许多恶性竞争的情况。我们得尽快出台这些民法,铩一铩这些歪风。”
让许敬宗组织下院的人抓紧制订民法典。
另一方面,张超又让魏征组织上院的人制订刑法。
以前人讲律法要宽厚,要简单。
巴不得越简单越好。
这种思想,造就的是地方官员拥有极大的司法解释权,反正怎么判,看官员的意愿,中间可操作空间太大。
尤其是过去,主管司法的往往还是些民政官。
而现在,张超要求在全国各地,各州各道各县,都要设立法院、检察院,专门负责司法审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等,都归法院负责。还要设立一审二审等原则,不能让县令升堂审案,让乡下族长乡老审案。
他还准备新建一所律法大学,专门培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
相比于每天去盯着内阁的执政,张超现在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议会立法这边。...
第1428章中原乱不乱,张超说了算
秋高气爽。。
一年一度的两税的秋税也开始了。
如今朝廷的正税还是两税制,夏秋征税,两季都征的是钱,不再征收实物。每到夏秋粮食收获之后,也正是朝廷粮食署和粮商们下乡收粮的时候。
百姓留足口粮之后,把富余的粮食出售,换成钱钞,然后缴税。
两税现在已经正式取消了户税,对于农户,完全实行按田亩征税。对工、商户,则按其收入征收二十税一的税。
朝廷取消户税,也不再分主户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田亩以及商铺作坊等收税。
过去有人借着户籍漏洞逃税,人在这县在籍,但却到那县置办田庄产业等。而现在征税却不管户籍在哪,都是按产业征税,有几处产就征几处税。
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都全部取消,丁额也废除,统一摊丁入亩。
官绅一体纳粮缴税。
取消户税后,依然是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夏税限六月前,秋税十一月前纳毕。
“今年秋又是一个丰年,各地都要开始粮食收购。近些年,商品丰富,粮食也是大丰,粮价一直都是在持续走低。这过去是个好事,但现在来看,也不全是好事,谷贱伤农。”
近年,各种工商大兴,种桑种麻种棉种甘蔗种药材种香料种茶种豆种油菜等等,都有很好的经济效应,反倒是种粮食,粮价一直不高。
要不是这些年田赋不断降低,其实种粮很划不来的。
“宾王,朕觉得朝廷应当关注下这些粮农。今年的秋粮收购价格,理应当提升一点。”
在东南等粮食产区,粮食的收购价格非常的低,斗米不过五文。而刚晒好的新稻更便宜,麦、粟等价格也都很低。哪怕是经过运输、加工,运到了汉京、长安这样的大城,斗米也不过二十文左右,还是上等的大米。
持续低糜的粮价,已经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了。百姓也会算账的,种粮要是不赚钱,那还那么辛苦干什么。
种棉花种甘蔗种茶叶种桑种麻,甚至是种油菜种大豆种花生,许多收益还更高些。
但对于朝廷来说,粮食产量是必须保证的,这是国家最基本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高于一切。
张超记得他小时,外婆家在乡下,那个时候粮食是政府统购统销,甚至是规定了粮食的种植面积的。那时粮价低,有人想种植些其它的作物,结果上面就来人直接把种好的给拔掉毁掉,强令再种植粮食。
后来种烟草,也是如此,每家每户必须种植多少亩才行,达不到面积要罚款等等。
这种强制的行政命令,其实深得百姓的反感厌恶,还引发不少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