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939

分节阅读 939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学生不敢接受!”

“这是你自己为自己挣下来的赏赐,有什么不敢受的。这份诏令稍后会送往议会表决。”

张超曾听说一家单位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位在关键岗位上的员工,因为急于处理私事,结果耽误了当天要做的工作,给单位造成了数十万元的损失。而领导却只是轻描淡写的批评了几句而已,未做任何处罚。

于是,这位员工也觉得犯了错也无所谓,工作越发漫不经心,而其它的员工看了也纷纷效仿,在工作中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大大小小的错误不断发生。

同样还是这个单位,一个做文秘的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积极的一些主流媒体记者联系,宣传单位事迹,由此为单位化解了好几起危机,使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形像。

单位领导本来准备给他五千元奖金,文件拟好了,却没了下文。据说是财务上资金紧张,于是领导便只好放放再说,随后不了了之。最后这位员工愤而辞职,其它员工也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人心涣散,各自天天混日子。结果,这个单位,自然很快就是一盘散沙的局面。

其实古人早就讲究赏罚分明,有功赏有过罚。

唐初的府兵,本质就是一群农兵,为何却能屡战屡胜,攻无不克呢?因为府兵制初期正是赏罚分明,能够及时的兑现军功。于是乎,府兵们为了军功为了勋赏甚至为了升官入仕,十分拼命。

而后来,不过几十年,府兵制却崩溃了,府兵再也不能打了。则是因为,朝廷不能兑现那些承诺的军功赏赐了,地主自耕农子弟争相当府兵,本就是为了军功赏赐为了入仕的途径,可后来,府兵戍边无轮替,一当好几年。

打了仗立了功也不能兑现田地钱财赏赐,甚至一般府兵子弟根本就无法晋升为军官。

渐渐的,地主自耕农子弟都纷纷想办法逃避当府兵,最后被征召进去的,都是些穷的办不起装备,又不强壮的人当府兵。这些人当了府兵,也成了混日子的兵油兵痞,府兵再也不能打了。

在张超代唐过程中,苏烈本来就是坚定的支持者,甚至在此前的护法战争中,苏烈也是最早起兵的。

甚至因为皇帝杀了张超之子,他还杀了皇帝的三个儿子。

一直以来,这位门生,确实对他忠心耿耿。

更不说,他此前还灭三国擒三王。

赏赐必不能少,但适当的敲打敲打也不能少,要不然万一他膨胀过头,居功自傲,干出什么傻事来,就悔之不及了。

“最近李靖身体不适,已经请辞归家。如今是秦琼代任枢密使,我拟由秦琼接任枢密使,你出任兵部尚书,平阳则担任北衙元帅。你觉得如何?”张超问。

李靖年纪大了,最近又腿疾复发,痛起来路都走不了,只能在家躺着。

张超给他送了副轮椅,最后也同意了他的辞呈。

枢密副使和兵部尚书,也不好说哪个职务高或低,都是朝廷重臣。

“等新朝建立后,我会册立张璟为太子,到时你来担任太子太保一职。”

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些都是东宫太子的老师。

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则保太子安全。三少,则是东宫三师副职。

这些三公三师、东宫三公三少等职,好多都成了荣誉加衔,没有实职。

但张超现在跟苏烈说,让他担任太子太保,以后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过去统领东宫六率,这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

若太子登基,他这东宫的统兵将军,太子老师,将来自然难得重用。

苏家一国王两县侯,三块封地一千里,又给他加太子太保衔,还执掌兵部,确实是皇帝的重用恩赏。

“烈谢过老师,烈定保护好太子。”

第1416章朕的大唐亡了

立秋过后,日变短,夜变长。

天也一天比一天凉快。

八月初七。

夜。

登基的前一夜。

张超一家人已经搬进了紫禁宫,入宫第一件事,张超把紫禁宫,改回紫微宫。

登基用的冠冕礼袍都准备好了。

殿内省尚衣局女奉御带着一群局内宫女围在张超四周,为他试衣。尚书局的人手艺非常的高超,衣服袍冠鞋袜等都非常的贴身合适,不大不小刚刚好。

这些人也是非常辛苦,她们负责宫中皇家的衣服,不但要制作,而且每天半夜就要开始熨烫衣物,等皇帝起来前,就要把衣服准备好送过去。

衣服熨烫的很整齐,而且熏过衣。

上玄下赤的龙袍,颜色偏暗,这种色调张超并不喜欢。赤是暗红,玄色,则是先染白再染黑,黑中扬赤。

皇帝的这套大礼服,其实还是起身周,一直延续到如今,象征的是正统。

奉御捧来旒冕。

皇冠严格来讲,不叫冠。

皇帝戴的叫冕,冕和冠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说这都是戴在头上的物件,但对于帝王而言,含义就带有唯一性和推他性了。

就好比皇帝自称朕,朕虽然也是我的意思,但除了皇帝其它人不能用。

冠,就好比我,很平常,谁都能用,甚至连猴子都能戴。

但冕,则独显尊敬,彰显身份。

所以加冕、卫冕也就拥有独特的含义。

冕,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帝王冠冕,就是皇冠,皇帝才能戴的帽子。

这个帽子也一样是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式样,

大体由“綖”、“旒”、“缨”、“紞”、“纩”、“紘”等组成。

綖,就是头顶上那块长方板,前圆后方,寓意天圆地方;旒,就是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个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穿五彩珠玉串连而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

紞,有专门用途,也是丝做成的线绳,线绳下端有个黄色绵丸,专用名词叫黈纩;

纩,其实就是挂在紞头上的玉,谓之瑱,因为两块瑱正好位于左右两只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

冠冕如何固定在脑袋上用一根叫做玉笄的东西,其实就是俗称的簪子;玉笄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丝带,这样才能把整个冠冕固定住,叫做纮。

旒,就是挡在天子眼前的那个珠帘。

天子冕十二旒,前后各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戴着冕,前面还有一排珠帘,这是会挡住视线的。

魏征和房玄龄、马周、孔颍达等一群重臣站在旁边。

孔颍达做为翰林学士,又是孔圣后裔,他问张超。

“旒珠垂于眼前,会挡住君王视线,可陛下知道为何一直以来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