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909

分节阅读 90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些人的都已经明白了。

铸币的利润是看的见的,可发行钞票赚的钱,却是隐密的。

“朝廷真要动手,就应当把印钞、铸币的权力全都收归为朝廷所有。银行只是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而铸币印钞的权力应当归朝廷所有。”

承乾听的很心动。

手里捏着的那枚棋子迟迟放不下去。

如果铸币权在朝廷之手,那朝廷每年能有起码几百万的铸币利润。而如果印钞权在手,就更不得了。

朝廷哪怕每年以两千万贯钱做准备金,也能发行一亿贯钞。

以承乾在张超那里学到的金融知识,只要货币维持一定的总量,和商品总量大致相当,那么就是安全的。

货币太少,那么过少的货币过多的商品,就会出现钱紧,到时物价下跌,经济萎缩。这种物价下跌并不是好事,而是因为没有钱可用,妨碍交易。

而如果货币过多,就会出现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大涨。

这同样会拢乱经济。

货币的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

在过去,一直都是货币过少,因此只好把绢布谷等都拿来充当交易的货币,这大大影响了市场交易,经济发展难行。

纸钞流通,正是大大的降低了这一困境。

以两成的铜钱准备金,市场上却是五倍的纸钞,这让货币量大大增加,但这些年纸钞的发行量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并没有出现过通货膨胀情况。

按工商银行的一份市场报告,大唐的货币量依然还不充足。

货币总量不足,而且市场流通量更不足,许多钱都集中在那些贵族富商豪强们手里,流通不足,货币缺口依然不小。

太具体的承乾还是不太明白,但他知道,现在如果朝廷把纸钞的发行权拿到手里,那么朝廷只要有个几千万准备金,印个一两亿都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

发行准备金得足,起码不得低于两成,另外印出来的钞使用要谨慎一些,比如用来发行一些风险较小的贷款,或者用做一些基础的建设,比如修路、水利等方面投入,钱用出去,换成了各种材料,以及充做百姓做工的钱。

这就是安全的。

只要不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就不用担心一下子涌入市场的钱太多,造成物价上涨。

把纸钞用做各地的官吏教师士兵的薪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朝廷收归印钞权,由中央银行拥有发行权,其它四大行,包括其它一些小的钱庄等,他们都不得发行钞票,他们可以经营存储放贷汇兑等业务。

相应的,以后也只有中央银行可以兑换金属币。

“可他们会放手吗?”承乾问。

谁都看的出钞票发行权有多重要,这可比铸币更肥。

“那就要看陛下的决心了。”

长孙无忌表示他愿意联络一批支持者。

“如果内阁否决,如果科院驳回呢?”

“陛下可以让他们再审。”

“再驳回呢?”

“按制,如果连续三次,科院对同一提案驳回。那么陛下有权罢撤这一届科议员,提前改任他人,重组科院。”

参议院的六科议员握有封驳大权。

但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内阁、皇帝和科院之间出现分歧,议案被驳回,那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内阁或者皇帝修改诏令或议案。

如果皇帝和内阁不肯修改,那同一个提议要是被否决三次,那么科院的人就得自动辞职下台,由皇帝重新任命科议员。

这是一个轻易不会出现的情况。

可现在如果如果由承乾亲自下诏,要将铸币权和发钞权收回,科院负责审议封驳。科院要么通过,要么驳回。

如果驳回,承乾拒不修改撤消,继续提交。

连续三次,皇帝就可以换人了。

“可万一新任命的科议员依然驳回呢?”六科议员,每科九人,都是从现任的参议员中选任的。

“如果再出现一次连续驳回三次的情况,按制,不但要解散这一刷的六科,而且还要解散这届的议院贵族院,所有参议员都要重新推选。”

“那如果新一届的参议员选出,从中选出的新六科,还是驳回不通过呢?”承乾问,这并非没有可能,现在的贵族可不是跟皇帝完全一条心的。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

“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那陛下可以再次解除议会,然后直接通过诏令。”

皇帝跟议会真的这样死拧起来,最终结果当然是皇权更大。

不过长孙无忌相信,除非这些议员想造反,否则没有人敢这样践踏皇帝的威严。

当然,如果承乾要这样用强,那也是主动打破底限了。

由此会产生什么的后果,一切都不好说。

“臣会尽力却游说内阁宰相和科议员们。”长孙无忌也不愿意看到那种决裂的场面,如果能适当的在其它方面,拿出些利益来交换,他相信这事情也并非没有的谈。

第1373章这也是个脑残

黑色潮水艘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冲向坚城。。

步卒高举着盾牌,迈步奔跑。巨大的战象向着城墙移动,象背上,弓箭手们向着城头射箭。

潮水般的冲击。

可每一波浪潮过后,总留下遍地的尸体。

高大的坦尼沙城上,大唐信度领总督,坦尼沙郡王王玄策亲自在城头坐镇。

唐军的弓弩,比之戒日军更胜,又居高临下,密集的箭支落下,几乎每一片箭雨,都能射倒许多人。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跃过尸体,继续向前。

激昂的号角声中,戒日军以血肉之躯无视着城上射下的箭雨推进。

城头上的唐军看的都有点毛骨悚然。

厮杀声冲天,天地间只剩下了血色,这天地成了咆哮的地狱。

王玄策遥望战场。

“不愧是统一天竺北方的戒日王。”

他的身边,是来天竺求取真经的大唐僧人玄奘,看着人命如蝼蚁,他低声念着佛经,为这战场上的亡灵超度。

“和尚,不用念了。”王玄策对这位僧人不远万里来到信度很敬佩,但却并不信佛。跟着张超多年,对于佛道释,他的理解也是倾向于张超的。

要普度天下苍生,要救苦救难,靠的并不是什么求佛念经。也不会有什么来世,因果报应。要普渡天下,救苦救难,那么就以实际行动去做。每个人,先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他信张超的话,每个人都有一会社会责任。

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都不能完成,那还谈何救济天下呢。诚如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

何为社会责任?

首先一个人,他是人之子女,然后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再然后是赡养父母。努力的劳作,养家糊口。甚至是承担兵役,保家卫国。

家、国、天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