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907

分节阅读 90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二十铜钱,当十铜钱,当五铜钱,当二铜钱。

“自今年发行铜元宝来,我们回收了大量旧铜钱,目前已经总共铸造了约十亿个铜元宝。”

其中大约五亿当二铜钱,三亿当五铜钱,一亿当十铜钱,一亿当二十铜钱。

十亿个各种面额铜钱,也不过折合四百五十万贯钱。利润虽高,但还是不如金币赚钱。

如果保持现在的铸币量,铸币权全都收归朝廷,那朝廷一年能得到三千万左右的铸币税。

这几乎能赶上食盐专卖的收入了。

而张家一年也要减少起码两千万的收入,就算是税后,也要少一千六百万。

承乾认为非常有必要。

一直以来,他都愁困不已,现在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将铸币权收归朝廷所有,通过发行含金量少,而面额高的金币,以及银币、当十铜钱等,直接抢钱。

抢的是谁的钱?

当然是那些最有钱人的钱。

这是一种很不要脸的手段,但他认为非常可行。

如张超,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和规模垄断市场赚钱,比如张家的造船厂,他家的钢铁厂还有他家的银行、典当等。

高士廉提醒皇帝,这会有风险。

一来,本来元宝货币发行,是因为当初纸钞信用受损,而朝廷的金银铜储量不足,所以不得以下才通过减少成色,和提高面值这种方式,来拯救货币信用。按当初的计划,以后朝廷等形势好转,会发行新的货币,到时增加成色,以及降低面额,来保障货币的信用。

毕竟,金币比黄金价高七八倍,这里面是有严重隐患的。

原先大家有技术有黄金的都能铸币,现在只能朝廷铸了,如张家损失这么大,他又偏偏有技术私铸。

那如果张超自己私下铸造,朝廷能制止的了吗?

而且就算张家不私铸,那按之前的约定,是要等这波过去后,朝廷就要再发行新货币的,这次的元宝货币,其实只算是救市的过渡货币。

“币值虚高,甚至有可能再次危及到纸钞的信用。一旦纸钞信用再次出现动摇,那可是非常危险的。”

纸钞能通行,最大原因是朝廷宣布纸钞随时能兑换成金银铜钞。而过去铜钱能被接受,是因为铜钱本身值钱,甚至要是融化铜钱去铸铜钱,还能更值钱,铜钱里含的铜甚至超过币值,这才有后来的省陌,直接按铜钱的本身价值算,不用按币值算,因此一贯钱,实际只有七八百文,因为七八百个铜钱就能值一贯钱了。

现在朝廷搞的这套元宝钱,一个铜钱能当二当五当十甚至当二十,这相当于实际上铜钱贬值了。朝廷的金币,更是只有实际价值的八分之一。

很多东西都是有市场规律的,若是乱来,肯定要出问题。近的有去年的挤兑风潮和通货膨胀fēng • bō,往远了说,有王莽改制的各种币制改革,不但货币总类多,同样也有高面值低实值的情况。

王莽和太上皇的币值后来可都是出了大问题的。

“要抑制诸侯,不如朝廷现在就开始停止铸造元宝币,开始发行新币,这样铸币利润大减,也一样能遏制诸侯从中得利,而且还有助于安稳市场。”

承乾想了想,现在市场挺好的,若是就此放弃元宝币,张超固然赚不到那么多钱,可他不也赚不到了吗?

他直接收回铸币权,那所有的铸币暴利可就都是他的了。

高士廉还在劝,可承乾已经听不下去了。

“就算要改革钱币,也不急于这一时。朕先收回铸币权,然后等几年后,再发行新币也不迟,朝令夕改,也并不合适。”

第1370章两败俱伤

在贞观以前,生产水平低下,商业活动萧条,加上战乱不止,于是更加混乱。X

汉时有句话说,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这就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全国大部分的人都在家种地,妇人要为全家织布做衣,基本上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社会。

因为穷,所有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结余,也就跟钱没什么关系。

南北朝时代,战乱纷纷,百姓更加穷困,大家连衣食都勉强,彼此间交换点必须品,都不用钱。民间零星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鸡啊鸭啊,送到村口换大粮。买几斤猪肉买点针线,也都直接用麦谷。

三国时的曹丕上位后,甚至干脆把钱废了,魏黄初二年公然明令,废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在南方,到了晋时还是多用谷。

而到了南北朝时,南方用布帛更加显著。在北方,绢帛的使用取得了绝对优势,代替了谷成了第一交易货币。

进入了唐朝,都是钱帛兼行。

百姓以物易物,朝廷则征收实物税,种什么收什么。上上下下,用到钱的时候很少,所有钱荒虽严重,但日子还是能过的。

可贞观之后,改革币制,大兴工商,甚至后来连收税都不收实物税而收钱。

商品交易量大增,经济体量也大增,货币需求量自然也是大增。

朝廷钱不够,铜不足,于是纸钞出现。

当纸钞信用出现危机,朝廷又开始加铸铜币,甚至还开始铸造金银币。

现在的这套金属币与纸钞兼行的币制,取代了过去绢谷兼行,钱帛兼行的策略,为大唐的发展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大宗交易直接用金币,平时用银币,普通百姓买菜购物拿铜钱,商人们更喜欢直接用钞,携带方便,交易也方便。

早朝时,长孙无忌提出铸币属于朝廷权力,当禁止私人铸币。另规定,金银铜属于国家战略物资,禁囤积。

长孙无忌这话一出,让房玄龄等宰相们也都意外不已。

这么重要的事情,当先在内阁沟通的,可这样不声不响的直接在朝会上提出,这太不按规矩来了。

突然袭击。

“臣反对!”

褚遂良直接出列,高声反对。

褚遂良曾被张超称为有急智,长孙无忌一提出收回铸币权的事情,他马上就意思到他想做什么了。

从某方面来讲,铸币权归朝廷当然也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长孙无忌这是要开始宣战了,他这一下,是直接向着张超去的。

再说了,当初约好的,这元宝货币,只是个过渡货币的。

这些金银铜元宝,是不会一直发行的。

若朝廷收回铸币权,只怕皇帝并不见得会再发行新币了。

“褚遂良,收回铸币权,是朕的意思,你跟朕说说,朕要收回铸币权,有哪里不对?又有何不可”

见褚遂良又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承乾说不出的恶心。看着都没人为长孙助阵,他不得不亲自站出来。

“铸币,本就是国家之权,岂可久交与私人耶?”

百官惊讶。

好长一段时间了,大家都似乎习惯了每天朝会就是个仪式,大家过来走一圈,然后就各回各衙了。

大家习惯了朝廷大事皆交由内阁决断,没想到,今天皇帝居然亲自站出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