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4
阁票拟过的奏章,他们一起商议。
“陛下。”
学士们见皇帝出现,还有些惊讶。
“王玄策信度大捷,内阁是如何处置?”他问。
马周回复,“内阁呈上的意见是加封王玄策为坦尼沙郡王,将封地由犍陀罗置换到坦尼沙。其余有功将士,也待稍后信度报上军功后,给予相应的赏赐。打下的戒日土地,一半拿出来赏赐给有功将士,一半归朝廷所有。另外,所缴获的钱粮牲畜人口,则全归将士们·······”
“封王吗?”承乾问。
马周点头,“封王是陛下当初亲自许下的承诺,如今王玄策攻下坦尼沙,歼敌三万,朝廷不能言而无信,君无戏言。”
“可是,王玄策刚封国公不到一年,现在就晋升郡王未免太快了一些。他只是攻下一座城,就封王,是否有些太过?朝廷所封异姓诸王,都是有勤王救驾保江山社稷之功!”承乾确实不想兑现他的承诺。
当初许诺封王,是他认为王玄策根本不可能攻下坦尼沙。所谓封王,只是为了等王玄策撤兵后,他好名正言顺的将他调离,然后换李道宗去主持信度大局,统领那边的兵马。
现在,事情办砸了。
这王玄策,不过是张超门下一后进弟子,居然有如此表现,又是一个苏定方啊。
张超门下有一个苏定方封王已经够了,现在又要封一个?
“王玄策之功并不小,他挽救了大唐的信度领,又打下千里之地,前后歼灭俘虏戒日军六七万人,破城百余,此攻封无也并无不可。更何况,封王是陛下亲自许下的承诺。”
“可以换些其它的赏赐吗,比如将坦尼沙换封给王玄策,并多加赏些领地?多赐些钱财”
“君无戏言。”马周坚持。
翰林学士孔颖达和陆德明也一样支持马周,不管如何,当初皇帝既然许下这承诺,那今天就应当兑现,否则,君威何在,皇帝的信用又何在。
离开御书房,承乾一脸不爽。
稍后他召见长孙无忌。
“陛下,臣也确实未料到王玄策居然有如此本事。”
“现在说那些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舅父,你说下如何补救吧。”
长孙无忌来的路上已经在想办法了。
“眼下看来,调王玄策离开信度,不太可行。臣以为,可以加封王玄策为信度总督!”
“还要加封他为信度总督?”承乾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陛下,有功则赏,是国朝制度啊。”长孙无忌道,然后他笑着解释,“总督是海外诸领的封疆大臣,名义上也节制提督,总领军政。但实际上,海外领内的军事却是由提督统领,总督更多的是主管民政司法这块。”
承乾一下子懂了。
明升暗降。
总督的品级确实比提督高,但总督不直接统兵,升王玄策为总督,那他就不能统兵了。
总督是文职,提督是武职。
若升王玄策为总督,那不但让王玄策统领不了信度兵权,甚至他原来的西海舰队伏波大将军一职,也要交出来。
一下子就解除了他的兵权。
“舅父高明。”承乾忍不住笑道。
给王玄策封王,给他升官,只要解除他的兵权就好。
再次出现在御书房,承乾对内阁和翰林院关于王玄策封赏的处理上,并没有同意内阁的票拟意见。
“不行?”马周惊讶,皇帝居然还是要否决,要食言而肥?
承乾很平淡的道,“王玄策立下如此大功,朕不但要加封他为坦尼沙郡王,还要再升他为信度总督,由他统领信度大局。”
“信度总督?那信度提督由谁来接任,要换帅吗?”
“有功则赏,朕从不吝惜对功臣们的赏赐。王玄策晋信度总督,信度提督一职,就由长孙顺德接任,长孙顺德授信度提督兼右武卫大将军,另授张亮接任西海舰队伏波大将军一职。”
皇帝一下子抛出了三个重要的人事任命。
“陛下,此事是否先与内阁宰相们商议一下先?”
“草诏,然后送往内阁。”承乾笑道。
马周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图,这次皇帝如此强势,是要解除王玄策的兵权了。不与内阁商议先,而是直接草诏,虽然也要送到内阁用印,但意思却不同。
不先商议,就意味着皇帝的态度先摆明了。至于内阁通不通过,上院科院通不通过,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马周也相信,皇帝的这道诏令,内阁和科院都没有理由不通过。
好一招明升暗降!
第1366章赌一把
镇国公主府。.
李秀宁这几天偶感风寒,在家休息。褚遂良、岑文本、马周、李靖几位宰辅学士过来看望。
虽说朝廷重臣之间,其实不太方便私下往来。但以探望病情之名前来,却也算是较正当理由。
张超不在京,有些事情还是缺少拿大主意的人。大家来平阳府上,也算是一个相互沟通的机会。
“王玄策升任总督之事,看来是无法阻止了。”
岑文本说着,皇帝直接一道草诏下达内阁,说是交内阁商议,但摆明态度这是他的意思了。
内阁诸相已经商议了,皇帝要升王玄策总督,他们都没有什么理由好阻拦。
“王玄策是武职啊,总督却是文臣。”
翰林学士许敬宗在一边道,“王玄策投身文远麾下学兵法之前,却是当过一任县令的。”
马周点头,其实文武分治,也不是那么绝对。如王玄策被皇帝钦点晋升总督,这算是特例。最关键的还在于,这次皇帝的态度很明确,如果内阁和参议驳回,只怕会让如今好不容易平缓了点的君臣关系,更加恶化。
“要不,这次就此通过?”
通过,则王玄策要交出兵权。信度那边的兵权就交给长孙顺德和张亮,这两位,可都是长孙无忌的人,说到底,长孙无忌现在正是朝中的反对党了。跟主政的张党还是不太顺的。
可不通过,那肯定惹恼皇帝,程序上来说,内阁可以不通过不盖印,上议会的科院也可以驳回。
但后果难料。
“这次就顺陛下之意吧,王玄策意外攻下坦尼沙,陛下都是千般不愿的才同意加封他郡王。总督虽不直接统兵,但朝廷在信度其实也没几个兵,关键还是靠的诸侯们的兵马。王玄策现在晋升为郡王,又换封到坦尼沙,可拥兵八千。地盘和兵马,都是最大最多的,影响力也依然还在。”
朝廷的海外领,其实也就是诸侯封地。派出总督、提督,但管辖也有限。毕竟诸侯领地现在不比过去,诸侯拥有很高的自治权,总督提督主要还是管朝廷直辖的那些地盘和兵马。
这不比内地的诸道宣抚使,那才是真正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