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8
地上,不敢起身。
“给你十天时间,若是再查不出半点消息来,你自裁以谢恩吧!”
“臣领旨!”
·······
洞庭湖南,湘江边上。
潭州,长沙。
城外是连绵的营地,一路路兵马正陆续赶来。
从汉京出发时,李绩带了三万禁军,其余七万兵马,则从湖北湖南江西淮南汉中等各道抽调。
洞庭湖水师也被抽调过来。
十万大军南征,需要的粮草器械也多,为此李绩又从各道征召民夫转运粮草器械,征召商船民船,征召的民夫也多达十万人。
皇帝一天一道旨意催促他进军。
可兵马到现在也还只集结了六万余,还有三万多人没赶来。
征召的民夫,也只到了三分之一,军中需要的粮草等,也大都还在路上。
“大帅,不能再等了。”
监军李大恩催促着道,他是皇帝派来的观军容使,名叫李大恩,也是皇帝身边的老人。不同于一般宦官,这位以前也是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
但现在皇帝的旨意在那,李绩再不出兵,他也难办了。
“兵马未齐,粮草未足,民夫也都还没到。”李绩沉声道。
“可陛下定的出兵日期已经过了,再等,陛下震怒,你我可都吃不消的。你看这都四月中了,再拖可就五月了。到时不但天热起来,可能这湘江水涨,也难以行军运粮啊。趁着现在天气还凉快,湘江水缓,正宜进军啊。”
李绩很想再等等。
可现在了没法坚持下去了。
“也罢,明日发兵吧,还在路上的兵马,就做为后军,让他们加紧赶来。”
·······
桂州。
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就在桂州北,越城岭为分水岭,北面就是湖南道,南面是广西道。
桂州临源城,湘江就是发源于此,秦军当年兵分五路,其中一路由此过越城岭南征桂林。为了转运军需,特在临源南开挖了一段运渠叫灵渠。这段灵渠北起临源,南至秦城。
在秦城,接上了越城岭南麓发源的桂江。
临源城,张仲坚站在依然在加固的城头上,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修工事场面,很满意。
临源扼守湘桂道,是桂州的屏障。
要攻桂州,就得先攻下临源。而临源虽不大,却位置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着城头上架起的一门门火炮,看着城外那一条条的壕沟和短土墙,张仲坚自信,就算是兵神李绩率十万大军来攻,他也能够顶的住。
他可是有五万人马,又凭险而守,李绩讨不到好去。
城下,桂州的百姓很卖力的在挖壕沟垒土墙,大家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都知道如今中原的水深火热。
“大家再加把劲,壕沟再挖深点,墙再垒高点,北军到时就攻不进来了,咱们的日子就能保住了!”
一名桂州议员,正带着人给民夫们发放慰问品,什么肉干饭团。一边发放东西,一边在工地上大声的宣传。
第1245章天下英雄谁敌手
广州。
枢密院。
“不好!”
“李绩居然不是走湘桂道,他的目标不是桂州。”
“参谋处刚送来的情报,李绩在湘江中游,转入支流潇江,他这是冲着贺州来的。”
“贺州?湘桂道才是最佳线路吧。越城岭地势低,也开阔,而且那里还有灵渠,可以让军需物资转运更加方便。若能攻下桂州,就能从岭西一路顺桂江、左江东下广州啊。”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李绩也是与首相并称神的名帅,我们都知道湘桂道是最好的进攻线路,他岂会不知道?正因湘桂道是进攻首选,所以李绩肯定知道我们定然在这里防备森严,因此他肯定不会来硬碰硬,选潇贺道,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们要不要立即调整部署?咱们在桂州部署了五万大军。可在贺州只部署了三万人!”
枢密院里,一群将校吵翻了天。
没有人怀疑参谋处的情报,这个参谋处很神秘,隶属于枢密院,但却又很dú • lì。其实这个参谋处,是张超以暗影的人设立的,参谋处只是暗影如今的一张皮而已。
参谋处成立以来,提供的各种情报,从没有失误过。
“先禀报内阁和首相吧。”枢密使张仲坚如今不在广州,正坐镇桂州呢。
·······
内阁。
张超接到枢密院的禀报之后,并不意外。暗影把情报送给枢密院前,就已经先抄送了一份给张超,甚至张超手里的还要更加的详尽。
“我们要不要调整部署?”次相马周问。
李超笑笑。
“其实李绩走潇贺道,这也是在我们此前的预料之中的。我们此前已经做好了各种预案,不论李绩走哪一路,我们都不怕。不过眼下既然已经洞察了李绩的进攻方向,那我们也还可以做些微调。”
“这样,我提议张枢密使抽调两万桂州守军,赶往贺州增援。贺州方面,由张枢密主持战局,崔琰将军则为副将。”
内阁会议结束,李超去见承乾。
“能挡住李绩吗?是否需要孤亲自往贺州鼓舞士气?”承乾问。
这一战,事关重大。若能赢,自然鼓舞士气,但若输了,朝廷大军可就撕开口子,杀进岭南来了。
“朝廷诸帅之中,李靖用兵喜欢行险,经常以精锐奇袭。而李绩用兵,比较稳,擅长大兵团作战。李绩为帅,本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奈何皇帝不断干涉。李绩在潭州还只集结了半数兵马,粮草等都还没筹集,皇帝却已经不断催促他进军了。”
“李绩如此行军,岂能赢”
“殿下请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张仲坚将军可还是李靖的结拜大哥,其用兵方面,也是相当老辣的。”
“殿下,关于议会推选之事,不知殿下还有什么指示?”
承乾摇头。
“首相与次相所提交的议会章程,孤看过后觉得很合理也很合情。如今我们南边形势一片大好,安定团结,这是非常难得的。是我们监国朝廷充分的考虑照顾到了各阶层的利益,才有的大好团结局面。这个必须得维持下去,老师的这个议会制度非常好,孤没有意见。”
“中央民议会的议员数量,我认为应当稍微减少一些。原来朝廷民议会中央议员一千八。孤觉得太多了些,孤以为可以每县选两名民议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