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778

分节阅读 77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如今的灞上却是个工商大镇,曾经的几十里荒凉洗澡沟,也早都在李家名下,且被修成了鲸鱼沟水库,养鱼种藕,两岸还成了水稻梯田,高点的山坡,还种满了樱桃、葡萄、猕猴桃、核桃、桑树等果树。

这里还养了不少牛羊鸡鸭鹅,种了许多菜。

李超曾经梦想的把洗澡沟打造成一片生态养殖基地,早已经实现了。虽然,现在洗澡沟在李家的眼里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就算是白鹿镇上的这些天下闻名的产业,在李家的账本上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如果那年没有在灞桥边遇到你,”老爹无尽感慨。没有遇到文远,他的日子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老爹,当初要不是遇到你,并被你好心收留,我早冻饿而死了,又哪来的今天呢。”

“哈哈哈,老天注定我们父子会在那里相遇。”老铁枪大笑着道。

“想想都跟做梦一样啊,我老铁枪居然成了大唐的洛国公,还有一个自己的封地,有城堡有庄园有领民。我的儿子居然成了大唐的太师和赵王,我的孙女,现在是太子妃。”

“回了灞上,一定要多住些日子,还住当初箍的那几孔窑洞里。”

“没问题,咱们家的窑洞还在呢,维护的很好。”李超笑道。在灞上,最早建的窑洞一直有人打理,而且另外也有一座很豪华庞大的园子。不过李超一家人,还从来没有住过那个园子。

他和老爹一样,心里想念的依然还是那排窑洞。当初父子俩亲手张罗着修起来的,还记得正式修窑前的杀猪宴流水席,多热闹啊。连当时的秦王都化名秦琮来吃席,那个时候,李世民还不是皇帝。

他李超也还不是太师、赵王,他只是个白丁,一心想着的是修一座新窑,多买点田地,然后做点买卖,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大唐乡村小地主的悠闲生活。

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他儿女都一大群了,长女都已经嫁入宫中做了太子妃。几个大的儿子,也已经开始带着自己的骑士纵马奔驰了。

崔莺莺眼角开始有了皱纹,老爹也须发俱白了。

时间过的好快,再不抓紧就要都溜走了!

Ps:很抱歉昨天断更了,昨天一觉醒来已经十一点了,最近状态有些不佳,抱歉啊!8)

第1189章衣锦还乡

“陛下,赵王已经进入关中。”

汉京,北宫长乐宫中,李世民一身道袍,跪坐在太上老君的像前,手捧着一卷道德经。闻言,只是点点头。

王承恩躬着身子继续小声禀报道,“太子日前已经颁诏,正式增加了封臣领地兵额并增加诸侯领地税赋收入为一半。御前会议上,三院宰辅大多同意。中书门下也已经用过印!”

“谁同意,谁反对?”

老君像前,李世民终于开了口。

“长孙相国与魏相国反对。”

“只有两人反对吗?”李世民似喃喃自语,然后又问,“还有呢?”

“还有,中书令房相目前向太子辞相,说已任满两任十年。”

王承恩瞧了瞧皇帝,见皇帝又闭了眼睛,便继续道,“太子已经改任房相为门下省侍中。”

“嗯。”李世民轻轻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殿下御前会议上任命长孙相国为中书令,马周改任尚书令。”

“高相呢?”

“高相以年老为由乞骸骨致仕归乡,殿下挽留三次后已经接受高相辞呈。”

“还有,杨相也正式提出了辞呈,请求致仕归乡。太子殿下照例挽留之后,也接受其致仕。”

尚书令高士廉和尚书右仆射杨恭仁一起辞职,朝中又少了两位老臣。

长孙无忌为中书令、房玄龄为侍中、马周为尚书令、魏征为翰林院承旨学士、李靖任枢密使。

朝廷的三院,长官也又换了人。

“陛下,中枢新出了一项制度,枢密院枢密使、南北衙诸帅、兵部尚书、五军大都督,此诸职,皆须由武将担任,且必须是由有赫赫战功之武将担任。而三省以及翰林院诸相,则必须有地方州县主官经历,且在三省六部任过侍郎、尚书职方能担任。”

李世民听到这里眉头皱了皱。

当初他设立枢密院的时候,规定是枢密使、兵部尚书这几个职位,必须是由文官担任。是由武转文的文臣担任。

而现在,太子监国,却改了这条。改成朝廷的同军事国衔的这九位宰辅,必须都是武职,而且还得是那种统过兵打过仗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武将。

这一条,使得以后朝廷三院二十七个宰辅中,有三分之一是高级武将。武人没有文臣多,但在御前会议上,他们也会有一席之地。

而十八个文相,也有了详细的规定,不但有一个职位只能连任两任十年,而且还增加了必须得有地方州县正官经历,还得有中央省部侍郎尚书的经历。

这让宰相之职,变得更难取得。

想如过去一样以低官拜相,难。

“这些是谁提议的?”

宰辅职位设立任期,五年一任,最多两年,李世民认为能接受,避免宰相长期占据相位,产生权相。但前面的那些地方州县正官职经历,还要省部侍郎尚书经历,就限制极严了。

好在大唐是群相制,房玄龄当满了十年中书令,还可以改任侍中。

虽然这样有些别扭,但李世民倒也觉得这还是有必要的。

“回陛下,这些都是太子亲自提议的。”

李世民摇摇头,他不觉得承乾能想到这些,他觉得这些应当是李超的提议。

“还有什么消息?”

自从太子大婚之后,李世民已经深居长乐宫中不出,他甚至在宫里建了一座道观,每日大多时间在这殿里道君面前诵读经书。

皇帝除了王承恩,不见任何外面的人。

“朝廷正在调整天下各道州县区划,比如山南道将拆分为河北道与汉中道。天下的州,将会被再精简裁并为二百州左右,县也将裁并到一千个左右。诸侯们的领地将不再划在朝廷的各道辖内,而是单列为诸侯领地。”

调整行政区划,精简州县,李世民倒也觉得算是承乾朝廷的一项不错的新政。

朝廷的辽北道、山北道、岭西道、西海道、大夏道、贵霜道等被罢撤,那些现在统统为大唐的诸侯领地。

王承恩站在那里,一件件一桩桩的向皇帝汇报着如今朝廷里的最新动态。

许久之后,李世民挥手。

王承恩躬身退下。

独自一人跪坐在那里,李世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