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769

分节阅读 76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巨大的压力,从侧面来说,也一样是相当于对波斯的进军了。

承乾松了口气,“我还真以为老师要发兵西域呢。”

“哪里管的了波斯,我们已经分封了西域,所以下阶段重点不是进攻波斯,而是把西域控制住,稳定住。现在整个西域道才三万兵马,在天山北根本都只有一些巡逻队。”

“朝廷要尽快建起域北五镇。”

李超走到沙盘前,对天山以北的那块巨大地区,指点着,“我建议朝廷将天山北地区划为三个道,天山北、葱岭西,乌浒水北、咸海以东的这片地区,可以设为山北道。”

李超又指了指里海,建议把里海命名为西海,原本朝廷已经命名咸海为西海,因此现在李超提议把里海命为西海,因为这里已经是大唐西疆之极。

咸海到里海之间的这片地区,就设为西海道。

而乌浒水以南的吐火罗之地,还有西面的那片地方,设为大夏道。

大夏是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提到的古国之一,居民百万。而大夏也正是吐火罗的正确音写。

“第一步,朝廷当立即发兵三万入西域,建筑伊丽、碎叶、大宛、康居、月氏五个军镇,并屯驻戍卫。只有建起军镇,屯驻兵马,我们才可能控制住山北。”

李超的计划还是一步步来,三万人马,其中五个军镇每镇驻五千,另外五千做为巡逻兵马。

每控制住山北,然后才能让分封的贵族们安全的迁移过去,才能保证后续的汉人移民的安全。

至于大夏道,后续也是要先筑军堡驻军,再移民。而西海省,则只能先招纳当地的游牧部族先。以后再慢慢的开拓过去。

“前期三万军队,这可不少。”承乾思虑着。

“殿下,大唐马蹄踏处,战旗所立之处,才是大唐疆土啊。没有马槊与横刀弓箭,这西域之地,也难以存续的。”

“可一下子调三万兵马,还要筑城,开销极大。此事重大,也要奏报陛下啊。”

李超却只是笑笑,“殿下如今为监国太子,驻军西域也只是份内小事,回头奏报陛下也不迟。况且,陛下之前分封贵族官员之子,不也说了要设五个军镇吗?”

“开支从哪来呢?”

这么大笔钱,朝廷倒是有,但肯定得经过杨恭仁,可杨恭仁无比古板,他肯定又得先奏报皇帝。

一来二去,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

而且,要抽调三万兵马,这也不是小事,兵马调动,要经过枢密院、兵部、南北衙层层审核手续,非常麻烦。

这还涉及到兵马调动之后,原防区的补充等情况。

“殿下,我这里倒是有个设想。讲武堂今年也有大批军官要毕业,此外,禁军每年也要有许多军官调到南衙十二卫去锻炼,北衙的禁军还要调去边地轮戍。”

李超计划招募一批士兵,主要是内迁的突厥人、或者是过去有军伍经验的老兵,比如隋末乱世时的那些枭雄反王的兵将等,再招募一些府兵子弟,他们身为府兵子弟,一般也是有习武的。

从这些本身就曾经当过兵打过仗的人中,招募出三万士兵。

然后从讲武堂和北衙禁军中抽调一批毕业军官和要下放锻炼的军官,组建一支远征开拓军团。

这样一来,涉及到的调动就要少些。

“装备、粮草这些,卫尉寺都有现成的,装备几万人的武备随时足够。”

“那这些人到了山北,算是府兵吗?”

其实李超认为常备兵更好些,府兵毕竟是农兵性质。如今大唐是南衙府兵,北衙禁军。禁军是常备军,但数量少,府兵是农兵,数量多。

“可以把这三万兵编为府兵,以一千人为一个折冲府,编为三十个折冲府,分驻山北五镇,以五千为游骑兵,在五镇之间巡逻。给他们分田授地吧,免入京番上宿卫,但分为五番。”

五番,意味着府兵们一个军府分成五班,一班当值两个月。十个月就是一轮,当值时集合驻防受训。其余的兵则在家种田,农闲时也要进行集训,遇战时则不当值的也要受召集结。

不过免去入京番上,确实减轻了许多负担。从西域到汉京,哪怕一年只要当值一个月,可这路上估计就得花上三个月时间了。

“只怕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应募!”承乾说道,西域太远,去那当府兵有什么好处呢。

“多分些田,给笔安家费,朝廷给他们发一套装备,不用自备。”

李超提出一个很优惠的条件,在府兵制出来后,府兵一直是比较优越的一种群体,一来是因为能够均田,而且一般是优先均给府兵的,二来他们的田不纳租庸调。再就是当兵打仗还有机会抢劫战利品,并且容易立功升官获勋得田等。

对于许多寒门地主普通百姓来说,这也算是他们唯一能够有机会进入仕途的办法了。

不过如今科举制度出来,再加上新的官吏制度,让普通百姓也很容易为吏当官。甚至新的两税下,其实百姓税已经不重了。

当府兵,已经远不如过去那般吸引人了。以前要想当府兵,得良民,二来得家里有钱,三得身体健壮,还得是家里兄弟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