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757

分节阅读 75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程咬金他们这个时候才上来跟李世民见礼,李世民点头,“世事无常啊。”

杜如晦其实还挺年轻,此时不过五十几岁,却说走就走了。

杜楚客捧着一道表章过来。

“兄长早知道大限将至,早已经拟好了遗表。”

李世民接过,杜如晦的遗表里全是劝谏李世民的话语,对自己的家族子弟,都没有提及。李世民看了,忍不住再次落泪。

“朕要追封如晦为汝南郡王!”

死后追封为王,这在大唐也还是头一回。

杜如晦突然去世,让整个朝堂都为之哀痛。

李世民下诏,追封杜如晦为汝南王,辍朝七日。令杜如晦长子杜构继承杜如晦爵位,改封莱国公,赐封杜如晦次子杜荷为襄阳郡公,杜如晦的封地,全部由杜构承袭。

原本李世民已经选好了他去封禅时留京辅政的四位大臣,可现在还没公布,杜如晦就先去了。

御书房。

“如晦走了,朕如断了一臂。”

李世民神色很憔悴。

“诸卿,你们说由谁来接任侍中之职?”

人走了,可朝堂还得继续。

侍中之职,相当重要,这是朝廷三令公之一。按如今的制度,侍中之位仅次于中书令,还在尚书令之上。

之前尚书令已经空缺了四年,不能侍中再空缺。

“朕之意,由文远来接任侍中之职。”李世民把目光投向李超。

李超坐在那里也不说话,听了皇帝点名,起身摇头谢绝。

李世民说了三次,李超拒绝了三次。

“臣举荐高相接任侍中之职。”

高士廉老成持重,又是皇后的舅父,还是比较让皇帝放心的。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不太妥当。因为他已经准备让长孙无忌出任尚书令一职,总不能再让高士廉做侍中吧。

一个妻兄,一个妻舅,如果两人分任尚书令和侍中,这就不太适合了。

最后,长孙无忌拒绝出任尚书令,认为自己威望资历不足。于是最后高士廉出任尚书令,长孙无忌继续任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而马周出任了侍中一职。

这一决定,却是让满座的重臣们都惊讶无比。

连马周自己,都没有料到他会出任侍中。

他眼下的官职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右庶子。中书省次官调任门下省长官,这一步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马周的中书侍郎也只当了三年,此前他做了一年的尚书省右仆射兼户部尚书。

论资历,马周远不如长孙无忌。

可现在,却升的比马周快多了。

马周拒辞不受,李世民不接受。

于是几次之后,最后还是就此定下来。

房玄龄为中书令,马周接替杜如晦为侍中,而高士廉也终于出任了李超辞职后就此空缺了四年的尚书令一职。

李超还是没有出任实职,但有个太师衔,依然能够随时受诏出入宫廷禁中,与天子坐而论道,甚至参加御前会议,是个不是宰相的宰相。

“文远,朕这里也还有一个差事要交给你。明年正月,就是新科举的第二次会试了。上一次贞观六年的会试就是由你主持的,明年的第二科会试,朕依然点你为主考官。”

贞观六年举行了第一科改革后的科举会试,那一科李超亲自主考,录取了五百名进士,五万秀才,最后选出了五百进士,可谓是百里挑一。

时隔三年,明年就是贞观九年了,第二科就又要开始。

科举主考官只是一个临时差事,而且也是很荣耀的事情,李超倒也没拒绝,当即接下。...

第1059章汉京留守

自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真正确立下来。而封禅泰山,也被视为是一件极大的盛事。

李世民一直以秦皇汉武为目标,泰山封禅也是他的梦想。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于是,凡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

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祇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厚恩以报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

因此,非有大功绩的帝王,一般也不敢说封禅泰山。

华夏以来,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

封禅不是想封就封,封禅的条件极难具备,所以古时虽帝王无数,但真正能够封禅者却寥寥无几。

封禅需要条件,按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

当然,封禅最重要的条件,是天地祥和、万物茂盛、百姓安居。

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一般没有功绩的皇帝也不敢去封禅。

不过如今贞观八年,大唐立国虽才十几年,但天下确实是四海承天,天下富民,百姓安家乐业。

封禅的条件已经达到,李世民迫切的想要封禅。不仅仅是要感恩天地,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帝位更加名正言顺,希望让他的帝王,成为奉天承运,是天神的属意。

魏征反对封禅,因此李世民才问他,我功不高德不厚吗?

封禅已经得到朝廷支持,朝廷开始为封禅做准备。从山南的汉京去泰山封禅,道路且长,这一趟甚至比此前皇帝亲征西域还要劳师动众。

封禅不仅皇帝要去,这次还要带皇后去,也算是前所未有,另外封禅百官肯定要去的。一路上,车驾浩荡而去。

好在西运河已经开通,从汉京到泰山下,差不多可以一路水路舟船过去。

“汉京水门出发,白河过方山垭口入沙河,再到蔡水,然后至汴水,再经济水,直到衮州乾封县,便到达泰山脚下。”

御书房。

房玄龄向李世民禀报着封禅的路线,水路既快捷也轻松许多。

李世民趴在沙盘前,看着房玄龄规划的路线。

汉京、新野、方城,过方城山,出方城垭口进入河南地,进入汝州沙河,向东过许州进入豫州北,再进入陈州项城,在那里沙河与蔡河相汇,下游就是颍水。而此时直接向北沿蔡水上溯,直到汴州开封。从那里再向东进入四渎之一的济水,一路向东。

这条线路,从汉京出发先一路向北,再一路向东,再向北,再向东,很曲折。但再曲折,有这条水路,也比陆路快上数倍。

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打通方城山垭口后,把白河与沙河一连,然后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