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9
地呢?”李超问。
马周也不由苦笑,当初他们接到这任务的时候,还只是以后皇帝要按北魏以来的传统,修一本士族谱序的书,这种书过去是常修的,就是定士族谱序。
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让士族真正鼎盛的开端,到了南北朝时,士族更是达到了顶峰。许多寒门地主也纷纷依附士族,甚至假充士族之名,各种攀附。因此,才会有士族谱序,明定士族,把那些来历不明,依附、假冒的寒门庶族地主给清出去。
他们以为,这次的氏族志也是这样呢。
因此定等级的时候,自然是按照郡望来的。
结果就把如今五姓七家领袖的博陵崔氏第为第一等,崔氏为姓之首,博陵崔家的家主崔干家族则成了第一族。
至于皇家。
皇族是出自陇西李氏,因此排在了第五。
“第五?”李超再次笑了。
堂堂皇家,你给排在了第五。
五姓七家,算是最后一名了。
李超笑着摇头,“怪不得陛下会退回,你们连陛下的心思都没弄明白。你认为,陛下为何要弄这本氏族志,难道就是为了给崔郑捧起来?”
马周捏着自己的胡子,也是无奈。
“三郎为我分析分析!”
李超望着马周,“你先说下你现在的想法。”
“我觉得陛下修氏族志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士族,尤其是关东士族!”
“错错错!”李超连说了三个错字,“你大错特错矣。如果你按着现在这想法再修氏族志,回头肯定还要被陛下退回的。”
“为何?”
“因为你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明白陛下修氏族志的真正本意!”
马周这下茫然不解了。
“你得先跳出氏族志本身,先看看陛下提出修此氏族志的环境。陛下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早不修晚不修,要在这个时候修?”
李超见马周不说话,便直说道,“武德时朝廷没说修氏族志,贞观前三年也没说修,陛下此时却说修氏族志?眼下是什么时候?武德四年底,刚刚经历了汉京之乱后没多久。”
“而且今年朝廷刚举行了科举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县试,录取了五万名秀才。”
“还有一件事情,朝廷今年还平定了岭南两次地方豪强做乱,改羁糜为直辖。再又有,湖南梅州蛮叛乱,朝廷大军入湖南·····”
······
“现在,你结合这些事情,再想一想,氏族志这个时候修是不是与这些事情有关联?”
马周似乎顿悟。
汉京之乱,大批关陇旧阀和关东士族受到牵连。科举考试,也更是完全打破了士族的垄断,大量的寒门地主阶层正在靠着科举入仕,岭南、湖南等发生的事情,也表明着旧地方豪强在没落。
“文远,陛下是要重新调整士族?”
李超笑着道,“陛下可不止是要调整士族,他是要全面调整整个大唐的新旧阶层。”
第1147章天下家族,排名第三
“走吧,回屋里说话,外面挺冷的。”李超刚才练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这里聊了会,便有些冷了。汉京还是不如岭南的,从交州出发时,穿两件就行了。到了汉京,现在已经得穿皮袍或棉袄了。
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袄,棉布袍子里面夹着棉花,看起来显得有些臃肿,但确实非常暖和。比起过去衣服里夹的丝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许多贵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买棉袄穿了。
比起皮裘来,棉袄虽然现在也挺贵,但还是便宜的多。况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让马周先坐着喝茶,自己去冲了个澡换了衣服。
“你们上次编的氏族志,应当没我灞上李家之名吧?”李超笑着坐下。
马周有点小尴尬,灞上李家如今确实红红火火,李超大名更是天下皆知,但之前他们确实没把李超编进去。因为氏族志是士族排序啊,李家哪算士族。老铁枪,那是个老府兵。李超,被老和尚收留的弃婴小沙弥啊。
李超笑着拿起一个蜜桔剥了起来。
“尝尝,江西广丰蜜桔,非常甜。北方可没有这么好吃的桔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要说桔子,最好吃的还是江西的。江西赣州还有橙子,也是非常美味。岭南的荔枝啊、波萝啊、芒果啊、椰子啊,也都好吃的。”
马周也拿起一个金黄的桔子剥起来。
“之前我们确实没有把李家编进去。”他承认。
李超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如我义父齐郡王家,还有老程等诸多郡王国公等开国勋臣,只怕也都不在其列吧?”
马周点头。
氏族志,之前都是按郡望来的,哪一个能进入其中的,不得是几百年的士族,一郡之望,甚至是如崔郑这些千年世家。连皇族,都只能列在第五。
当今的许多勋贵,那些山东豪杰出身的军事新贵,出身多是些小地主甚至是农民,哪可能有资格列入。
李超慢条斯理的撕着桔子瓣上白色的经络。
“这不就对了嘛,朝中王公贵族们多数被你们扔下榜,皇族列第五,反倒是崔郑等你们排在最前面,你说陛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当今坐天下的是李家,朝堂之上的是谁呢?
是李超那一群军功新贵们,这些人多不是士族,更不是世家。而崔郑等老牌士族呢,虽然崔干也当了侍郎,但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
大唐取得天下之初,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
关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西魏北周到隋,关陇贵族是相当得势的,但在隋朝开始解体,到了唐后已经远不如从前,经历了此次的汉京之乱后,可以说关陇集团已经被打入泥底。关陇贵族是以武力起家的,到了如今,偃武修文,文武分开,武将受到极大限制,加之关陇旧阀站错队,自然也就一撅不振。
江左和代北的士族,在隋末就已经没落了。
唯有关东士族,虽然在东魏北齐时代,就大受打击,但在隋一统天下后,隋朝恢复汉魏礼制,关东士族又很快的凭着他们的千年底蕴起来了。
甚至凭借着他们向来的联姻策略,关东士族迅速的借着与勋戚集团联姻,又爬了上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这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弟,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都是累世冠冕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