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535

分节阅读 53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余则都是厚厚的冰。到了冬季,这条河流,倒是能够成为一个冰上通道,用冰爬犁,也能方便运输。

靠近这样的一条河,旁边又是山,山上还都是树林,参天大木的,这样的地方,怎么可能缺水,可以说,随便在哪挖,都能挖出水来。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还有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和崔琰、苏烈,这十位李超的兵法学生,分别拿着镐铲锹等工具。

“动手挖吧。”

李超接过一把铲,先铲了第一下,然后十个门生纷纷动手,镐锹齐下。挖了一小会,已经挖出了一个大坑。

“一起来。”

牛见虎挖的浑身冒汗,身上的外套都脱了,头上冒着白气。他喘着气,向旁边的士兵们招手。

换上士兵们接过镐铲,继续挖。

人多力量大,大家轮流开挖,只挖了个把时辰,下面就见水了。

程处默直接就捧了把还混着泥浆的水往嘴里送,喝了两口。

“甜!甘甜,好水!”

见了水,大家更加的兴奋,挖的更猛了,很快下面水越来越多,李超让人拿了几个桶来,放下去提了几桶水上来,放在一边澄清,等水清澈了,他打了一壶烧开,泡了壶茶,喝起来味道果然不错。

“嗯,就这里了,回头再挖大挖深些,砌上砖,这就是中受降城的第一口井了。”

“相爷,请为这口井赐个名吧。”一个侍卫道。

赐个什么名好呢?

“就叫受降井吧。”李超很省事的取了个名。

受降城的位置已经选好,第一口井也挖出水来了,现在需要的就是写信给家里,让他们安排好李记营造的工匠们过来,然后再招募些工人过来筑城,还得需要招募愿意移民过来的人迁移。

襄阳。

紫薇宫。

御书房里,李世民正和一众宰相们商议着分封之事。

“所有封地都叫领,不叫国。如李超的封地,可称为赵国公领,李超父亲的封地,则是上洛郡公领。”房玄龄先发言。

封地不叫国,叫领,这种称呼上的细节,体现的是朝廷宰相们对分封这件事情的无比重视。分封可以,但一定得是严格控制的,绝不能是乱封。

李世民对这条很满意。

若是李超的封地叫赵国,那这就不好了。现在只是叫赵国公领,简称则为赵领,这个能接受,比较合他意。

“陛下,对于封领的大小,我们认为应当是不宜滥封。现在朝廷有许多功勋贵族,但不能每个贵族都给封地。朝廷要进行一次全面严格的评审,只有功高着著者,才能被授以封地。”

“封地的面积,也不宜过大。”

“李超的赵国公领,是陛下此前已经加封的,东西南北各三百里,我们认为这个封地有些过大了,应当削减一些。”长孙无忌出声,他是最反对分封的,现在分封已经成了定论,他便要在分封细节上做些文章。

“李超的封地是朕早前封给他酬谢功劳的,现在他又立大功,朕岂能不加反减?朕打算再给李超二百里封地,通前五百里封地。”

“陛下,不可。五百里封地,那非常之大。臣以为,就算酬功谢勋,也没有这样一个酬谢的。”长孙无忌坚决反对。

李世民坚持要封,李超这次又立大功,他不封还减,这成什么样子?他不但不能减,还得加封,不加封,无以酬谢李超之功。

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超本来就是朝中实封最大的,又是第一个获封领地的,他的封地大少,就代表着朝廷分封的上限标准。李超封多点,本不是事情,可这样一来,那别人也都是要按着这个标准来的,那可就不一样了。

天下再大,这样分封,也不行啊。

房玄龄见皇帝和长孙无忌争论不下,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稀泥,他提出了一个中间方案。

给李超加封,给个五百里实封领地。但这个五百里,可以分在李家几个人身上,李超三百里,给李超的父亲和儿子们各几十里,凑个五百里。但同时,为了防止李超一个人领地过大,那么李超的三百里外,其它二百里新封领地,并不封在李超原来领地周边,而是分在不相同的地方,最好是分的远一些。

比如李超在西北阴山外,那李超父亲可以分在西南陇南那边,李超的儿子领地,可以分在南蛮海外等等。

这样一来,李超一家独得五百里封邑,但又不在一起,避免让朝廷担忧封地过大。

再则,这样分封,实际上五百里不是一人的封地,朝廷分封的最高标准,依然只是三百里,这个上限没变,对整个分封没多大影响。

李世民想了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拿的出手,别人不能说他亏待功臣。

长孙无忌,也没有别的理由好再反对,于是也只能赞成,这一条便算是达成一致了。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封侯们的卫队规模问题,你们以为,多少合适?”

李世民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又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诸侯侍卫规模一定得慎之又慎,我认为,如李超这样最大的诸侯,侍卫上限规模为一百人!”

第804章灰姑娘

雪花半夜被冻醒,床上冰冷冰冷的,被子单薄无比,床单下垫着的是稻草,因为最近没有好天气,稻草没时间翻晒,湿沉沉的。更新最快

她打了个冷战,不由的把被子裹的更紧实了一些。虽然这样并没有什么用,但心里要好点。

再也睡不着,雪花睁大着眼睛在黑暗里。

她怀念起在李记工坊里的生活来,工作忙碌却又踏实,每天按不就班的工作一天,就能得到一笔工钱。她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收工,看到工头记下她一天的工时。

在房州呆了一年,她甚至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房州人。

穿的工服虽然制式都是统一的,但那布料却很好,颜色也很好,比起她们家以前自己织的土布,不知道柔顺和鲜艳多少,而且工坊里一季发两套衣服。春夏秋冬一年就是八套衣服,完全够她穿了,一年下来,衣服颜色虽然褪了点,可却全还全是好的,没有破没有补丁。

在工坊里吃的也好,每天三餐,都能吃饱,不用饿肚子。以前每年,家里总有一段时间,得吃菜粥,甚至多数时间一天只有两顿,还大多是稀的。

雪花最喜欢的还是在工坊里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早上起来洗漱过后,她们会做早操开早会,然后上早班,但一天两班工作,中间会有一个时辰休息时间,工作六个时辰,晚上还有四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其实她睡不了这么多时间,她一天睡三个时辰左右就够了,多余的时间,她喜欢做些针线刺绣活,有时,她也什么都不做,在宿舍阳台上看看落日和晚霞。或者听宿舍姐妹们聊聊家常,她也会练习汉话,甚至学会了写自己的汉名。

以前她在家里,叫做阿花,大家都这么喊她。

后来她跟着组里的组长大姐学习汉话后,便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叫雪花,因为听娘说过,她生下来的那天,下了雪。

回忆着在工坊的这一年生活,雪花再也无法入睡了。她喜欢那种生活,更轻松,更舒适,才一年时间,她长白了,长胖了,不再是以前黑黑瘦瘦的样子,也不会再经常头晕目炫。

不用再穿着补丁衣服,也不用再经常饿着肚子。

想着想着,天亮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