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488

分节阅读 48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狼牙棒这些钝器,对付厚甲也很有效,因此多数骑将,马上都配有钢鞭铜锏这些钝器,专为打击重甲。

大唐的两位战神,秦琼就是用铜锏,而尉迟恭用的是钢鞭。

李超送的这对锏,外面是镀金的,金光闪闪,非常漂亮。里面则是铜合金,很结实坚固。

秦琼是个武将,对于武器有种天然的喜爱,看到这锏他就喜欢上了,拿起来耍了几下,觉得份量长短,都非常适合。

“好,这礼物最好,等怀玉大点,就让他学锏。”

长广长公主摇头笑笑,“妾身倒觉得天下越来越太平,以后让怀玉跟着文远学文挺好的。”

“文远文武双全,怀玉跟着学武之余也可以学文嘛。”秦琼倒很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勇武,将来能成为一员大将。

李超拉了许多车礼物来秦家,除了药材、皮毛和年糕、粘豆包等吃的外,还有许多,基本上都是李家自产的东西。

比如来自朔方的竹盐,来自陇右的奶粉、肉松,来自岭南的冰糖、白砂糖、红砂糖,来自江西的青白瓷,来自江东的茶叶,来自关中的酒和纸,甚至还有来自西域的棉花、棉布等,着实不少。

秦琼看着李超让人用棉花和棉花做成的大棉袄,摸着又松又软,还以为是鸭绒羊绒做的。等听说居然是棉花做的还很意外。

“棉花不是观赏的吗?”

长公主也这样问,以前长公主府上就种有棉花,这东西真的只是为了观赏的。还是长公主,从皇宫御花园里带出来的呢。

“义父,这棉花可是好东西啊,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做成棉袄棉被,十分暖和,甚至能织成棉布。”

秦琼曾经去过辽东,知道辽东的苦寒,听说棉花如此多的用处之后,他马上想到的是北方的冬天。如果有这些棉袄棉被棉鞋,那岂不是说不用再怕北方的严寒了?

“这个东西比丝絮好用吗?”秦琼问,北方士兵冬天穿绵衣,但这个绵是丝绵的绵,里面放的是丝絮,丝绵可远不如他手上的这个棉。

“当然好用,棉花可以大面积培育栽种,产量还不少,如果推广起来,不说让所有的百姓冬天都穿上棉袄棉帽棉鞋盖上棉被,起码让北方的边军,都能穿上大棉袄!”

秦琼听的直吸气。

“那一定要推广种植这棉花!”

李超点头,他确实有这个打算,棉花和糖不同,糖还仅仅只是一种调味料。但棉花却是好东西,抗寒御暖自不用说,而且棉花织的棉布也比麻布好上许多。若是推广起棉花种植,这可是能完全改变百姓生活的一样东西,甚至以后开拓北方,也有了基础啊。。

a

第728章家祭

过年了,得先上坟祭祖。

不过老爹祖籍是在扬州,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但太遥远了。

“等明年春,下一趟扬州,清明回去上坟。”老爹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各色供品,李提着一篮子的纸钱和金箔元宝香烛等,爷俩出了门,到襄阳东边鱼梁坎的汉江边上去。

扬州太远,过年无法回去,老爹便说去汉江边烧纸线等,让汉水带着这些纸钱到扬州去送给先人们。

到了汉江边上,现有许许多多的百姓都在江边祭祀,有的朝着南边,有的朝着北边,有的朝着东有的朝着西。因为这些年战乱,有太多的人背井离乡,身处异乡,便只能在年节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祭祀亡故的亲人,而不能亲自到坟前去堆一把土,上几柱香。

供品篮里装着猪耳朵、整只的鸡和几条鲫鱼,这象征着三牲祭品。篮子里还有一碗堆的高高的大米饭,一壶黄酒,还有一碗包子。

老爹提着酒壶对着河里酒一道酒,然后举起篮子向着东面敬三下,如此反复三次,一壶黄酒酒完,河边上满是酒香。

李则蹲在地上,拿出打火机开始点着纸钱和香烛,爷俩还准备了不少金箔元宝等。

“都要烧透,要是留了个角没烧透,钱到了那边就是缺的,用不了。”老爹拿着根树枝把纸钱挑散开来,让他烧透。

李听着这话,心里笑,但表面上没法说老爹迷信。祭祀祖先,并不完全是迷信。中国人向来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在最早的时候,这甚至就如同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信仰。慢慢的,虽然有了道教佛教等,但中国人对于祖先的这种崇拜,却是许多其它民族的人没有的。

这是汉文化里对于自己来源,对自己的根的重视。

汉人讲究血统讲究家族讲究根。

“今年我们烧了一百多个金元宝,肯定能够用了,还烧了这么多纸钱呢。”李笑着对老爹道,同时他心里突然想到,自己的印刷厂,可以弄点新业务了。

他记得在后世的时候,就曾有一家专门印那种给扫墓纸钱的公司,还上市了呢,业绩红火。

自己有造纸厂有印刷厂,完全也可以造些简单的草纸钱,也可以弄些精美点的纸钱,比如弄个什么冥府钱庄,行点什么银票之类,印上一亿两十亿两,几千几百万两的·····

甚至还可以直接印房子马车仆人家具等。

一阵风吹来,烟熏的李眼睛流泪,把他的胡思乱想收了回来。

纸钱烧完,老爹还舍不得走,跪下向着南方磕了几个头。李也跟着跪下,向着那边磕头。对于这时代的价值观来说,不能给先人扫墓祭祀,那是相当不孝的行为了。这时代的人,乡土观念极重,就算老了,也都要讲究个落叶归根,死了,还要葬在家族的墓地里面。

只不过隋末以来的战乱,让无数老爹这样的rén • qī离子散、背井离乡。老爹这样还是混的好的,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等有空了还是能够再回去的。甚至虽然现在李父子俩没回去过,但早两年前就安排了管家,去那边维护张家祖上的墓地,还在那边置了几个庄子在墓地边上,庄上也安排安排了人负责看护,庄子上的收益,基本上就是用于维护那边的墓地了。

大年三十,阳光明媚。

看着汉江边上这些围满了祭祀先祖的人,让人不由唏嘘。

“走吧,回家!”

老爹叹声气。

远处的管家和家丁们牵着马过来,一边还有许多百姓围在边上。

李知道,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了,他们倒大多数都是本地百姓,不用来江边遥祭祖先的。他们今天来,其实是冲着大家的祭品来的。

虽然朝廷过年了一笔过年粮,但如今这年头,个个面有菜色。

而今天,许多人来这里祭祖,都备了不少的祭品的,祭祀完,这些东西当然也不会带走,一般就会散给旁边的百姓,因此来这里,其实是来分点祭品的。

“拿去给大家分了吧!”老爹把祭品蓝子递给家丁。

李也对后面的家丁道,“把我们车上的年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