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0
策还门生属吏们研究着蝗虫。李超的面前桌上,摆着的蝗虫样本更多,从蝗虫卵到蝗虫幼虫再到成本,有七八个阶段的蝗虫标本。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打一场艰苦的灭蝗战,那么首先就得了解蝗虫的习性和特征,只要掌握了蝗虫的习性特点还有他们的弱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治蝗灭蝗的办法。”
“大家好好研究下这些蝗虫,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所谓一人计短,三人计长,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
筹集粮食很重要,但也不能一味的等着灾情发生,现在筹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到了襄阳,李超也开始着手准备治蝗。
如果是在现代,灭蝗虫的办法有很多,比如飞机撒灭蝗虫的药,比如拿喷火器烧蝗虫等。但在这个时候,许多技术条件都不足。
“相国,诗经中曾有诗句秉畀炎火,我认为这是指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的办法。”崔琰虽说是武将,但毕竟山东大族崔家的子弟,书是没少读的。
李超赞赏的点头。
绝大多数的虫子,特别是那种会飞的虫子,都会有在夜里向光的习性。就如飞蛾扑火一样,哪怕扑火就死,可这些飞虫却不懂这些的,哪怕烧死了,其它的虫子也会前仆后继。
在夜里多烧些火堆,那么就能引诱大量的飞虫过来,然后拿网捕,就能网到许多蝗虫了。
“这是个不错的办法,记下。”
这时有人指出,应当拜蝗神,祈求蝗神不要发灾。对这种无稽之谈,李超冷笑一声,直接手指门口,“出去!”
这都是治蝗会议了,这个家伙还谈什么拜蝗神,这样的人留着何用。
把那个家伙赶走了,这下大家都开始一心想着如何杀蝗灭蝗了。
王玄策也出声发言。
“相国,属下在古书之上,看到汉代之时有沟坎法可以灭蝗。”
“哦,沟坎法灭蝗?具体说来听听。”
“沟坎法,就是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和木棍之类的东西,挥舞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和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
一边说,一边王玄策还走到桌前,从桌上拿起一只成年蝗虫,“相国请看,蝗虫的气孔在腹部,如果埋在土中,就会隔绝空气使其无法呼吸,让其闷死。”
不过王玄策的沟坎活埋法,被上官仪反对。
“相国,沟坎法有缺陷。有史书记载,晋人刘聪捕蝗以沟坎法埋之,但蝗虫不死,又从土里钻出来重新祸害庄稼。所以我以为,沟坎法灭蝗,最后还是边烧边埋。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引诱蝗虫飞入火堆烧死,然后把扫进沟中掩埋,或者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
李超笑着听他们献言献策。
“你们的办法都挺好的,但还有一个地方有些不足。捕到的蝗虫,怎么能埋掉烧掉呢?这可是能吃的啊。灾情发生,到处缺粮,蝗虫混合米稻和谷糠、野菜等,可是能做成救灾饼的。”
“可以用挖沟坎,然后夜间烧火引蝗虫,以网捕捉,然后拿去用碾碾成粉碎,拿去晒粉,再加工成救灾饼。”李超补充了几点。
真正等蝗灾起了,那时能捕到的蝗虫,估计得几百万上千万石之多,这么多蝗虫若加工成救灾饼,得救活多少人啊,怎么能浪费呢。
不过李超对于沟坎火诱法,依然不是很满足。
因为这种捕蝗法,其实是在蝗虫已经完全成虫的时期去捕。
这种时候的蝗虫可是很会飞的。
要灭蝗虫,主要还是应当在蝗虫还是卵和幼虫的时候。蝗虫还是虫卵,那么蝗虫就是不动的,是死的,去挖出来,挖一点他就少一点,根本不会逃不会跑。
其次蝗虫在幼虫之时,会爬,但还不会飞,只会爬和跳跃,这时捕捉也比较合适。特别是在早上,蝗虫翅上有露水,跳跃的能力更差,捕捉更易。
“我们要打一场地道战,河边、田间、地头,在蝗虫多的地方多挖沟坎,然后晚上放火捕蝗。”
“还有,现在就要督促地方百姓,都出去挖蝗虫卵。挖出来的虫卵可以交给官府,用来交换救灾饼。”
“鼓励百姓多养鸡养鸭,赶到田间河边去捕食蝗虫。”
李超起身,手撑在桌上。
“诸位,这是一场持久战,一场生死存亡之战,我们必须拿出所有的手段,所有的精力!”
挖虫卵,养鸡鸭,捉幼虫,甚至是烧火捕蝗,方法想出不少,但李超也还是不敢大意。
蝗虫这玩意,种类繁多,数量基数多,繁殖成活率高,分布还广泛,并且食性广泛。随便漏掉一块地方,就能孵化成数以亿计的蝗虫。最可怕的还是在于蝗虫会迁徙,每到一处,就会汇合更多的蝗虫,形成更大的蝗虫群,不断的壮大蝗虫群,最后形成席卷一切吃光一切的大蝗灾。
现在李超与其说是想办法灭蝗,倒不说是如何想办法多弄点蝗虫做粮食。
趁蝗虫吃光地里一切的青苗之前,多捕点蝗虫做成粮食。
蝗虫吃庄稼,而他们吃蝗虫!
“多建一些碾,到时把捕到的蝗虫都碾成碎末晒粉,制救灾粮。”
一石粮配上高粱、谷糠、蝗虫粉、鱼干、野菜等等,能加工出五石的救灾饼。这段时间李超在山南东十六州和买到的粮食就有五百多万石,若是有足够的蝗虫、鱼干肉干野菜干和谷糠等来加工,那李超就能拥有两三千万石救灾粮。
捕蝗,势在必行,十分迫切!
第645章不许吐,吃下去
襄阳大牢里,一下子人满为患。
襄樊两城有名的粮商,三百余人,一下子全都被从和丰楼带到了州中大牢。牛见虎和程处默把这些原来一时名望的大户巨商们送进大牢之后,就不理不问。
任他们喊破喉咙,都见不到一个牢吏狱卒。
八月的夜晚已经很凉,各间牢房里除了一堆带着霉湿味的稻草,就再无其它。漫长的一夜,好不容易才捱过去。
到了天亮的时候,阳光从牢房墙壁上的小方孔里照进来,总算暖和了一些。
可肚子又饥又渴。
“我们要喝水。”
“我们要见李相国。”
“我要见太子殿下!”
没有人理会,若不是偶尔能听到外面的脚步声,他们都会以为自己被遗忘了。有人已经开始动摇,胳膊拗不过大腿啊。
王孝安则坐在稻草上,依然装着镇静的样子,他心里也惧。可却还是不相信李超能把他怎么样了,这里可是三百多人。全是山南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又没有犯什么错,顶多就是违反宵禁令和禁酒令而已,这点小事,李超还敢shā • rén不成?
天亮。
李超起床,他带着一群学生练枪。
太子站在最前面,其余的一群小孩子也人手一根定制的银枪,用力的刺击。
上官仪站在一侧,等李超练完枪才过来。
“老师,那些人在牢里喊叫了一夜,昨晚喊着要见你和太子殿下,现在又喊着要吃早饭呢。”
李超接过毛巾,擦了擦汗水,轻笑着道,“他们想吃早饭,那就给他们送去。嗯,一人一块救灾饼子,再一杯白水。一天两顿,没多的。”
“给他们吃救灾饼?”上官仪惊讶问,这群人哪个不是一地豪强,富甲一方啊。平时不说山珍海味,各种佳肴吃遍,让他们吃蝗虫饼,只怕们不会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