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437

分节阅读 43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没有户贴你就办不了粮本,也就得不到朝廷的粮食配给了。

在饥荒之时,有钱都买不到粮啊,没朝廷的粮食,那就只能等死了。

这些隐户逃丁,是愿意继续做黑户然后饿死,还是愿意就此登记户籍成为大唐子民然后得到救济?

看他们自己意愿了,但李并没给他们第二个选择。

在粮食定量配给制度下,大户要么继续隐着这些黑户,然后从自己家里的存粮中分粮给他们,要么,就只能把这些隐户放出来,让他们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然后由朝廷来供给粮食。

当然,可能大户既不想把自己的粮食分出来,又不想让这些人走,但那个时候,饿着肚子的隐户们肯定也不会答应的。

“商人们的粮食也只能收粮票卖粮?”

“没错,所有的粮店今后都必须由官府派出胥吏监管,他们的粮食也只能换粮票,然后到时拿粮票到衙门来结账。”

百姓得先在衙门办粮本,然后获得额度,再向官府交钱购买限额内的粮票。拿着这些粮票,才能从官方或者私人的粮店里买粮。粮店不能直接收钱,只能收粮票。收到粮票后,再向衙门兑换为钱。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交易方式,李大费周折的只为杜绝钱和粮的直接交易,一切都得凭粮票购粮。

粮票,就是李未来要控制灾年粮食供应、稳定局势的最至关重要的一环。8

第640章五斗米

到了山南东道衙门,也不需要办什么交接。原来的山南东道大都督早就调离了,不等李超来就走了。而山南东道宣抚使、转运使、盐铁使、观察使、屯田使、汉京营造使等等一串使职,李超来之前,都还没有。

李超没理会衙中官吏送上来的各种报告,他直接叫来自己带来的吏员。

“我说,你们写!”

李超靠在椅上,闭着眼睛酝酿一会,猛然睁开。

然后开始述说,一名老吏提笔速记。

李超说的就是今天码头上发布的三条新规,每条规定都有详细的解释。尤其是第三条,李超把粮本粮票,以及粮食限额凭票供给,禁止钱粮直接交易等一一言明。

一群吏员围在边上,看着老吏笔走龙蛇把李超的话记下。

越看越心惊。

粮本粮票?有户贴才能办粮本?按户贴上人丁数量、老少定额?有粮本了,还得再出钱向官府买粮票,然后粮店不论官私的,也只能收粮票给粮,钱粮直接交易直接禁止了?

一条条,无不让人惊讶万分。

从未听说过,官府还这样做的。

人家粮商自己的粮食,官府凭什么这样规定?自己的粮食,还不能卖钱了?

每一条,都充满着不合理。

跟李超禁浪费粮食一样,人家自己的粮食,你提倡节俭就好,人家浪费了你凭什么处罚?可李超就这么干了。

不但这么干了,还一条比一条苛刻,一条比一条管的宽。

有粮都不是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了,因为李超还规定了,以后粮价由官府统一定价,不得私自定价。

每家粮店以后都要由官府派驻胥吏驻店,不需要粮店管他们吃住工钱,他们会自己带着粮票下来的,给粮票店里面,搭伙吃饭

这意味着以后粮店开门做生意,还得天天有官府的人在一边盯着。每天的帐本还得交官府检查,他们粮食卖了,只能得到一把把粮票,拿着这些粮票得到衙门去再换成钱。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相国这是直接把人家粮店当成自家的了,当人家的粮食当成官府的粮食了?

粮商们会愿意?

“李相国,此公告一出,只怕整个山南东道都要哗然啊!”

“是啊,太过惊人了。”

“会不会操之过急啊!”

一群随李超前来的官吏,都忍不住出声劝李超。

步子太大了,这会不会扯到蛋啊。

连李超带来的吏员们都如此想,那粮商们会如何想,就更不用说了。可李超这次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