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3
“学生封丘尉,河北渤海高侃拜见相国。”
“学生淮南扬州上官仪拜见相国。”
新来三人,两个担任着县尉之职,县尉比县令级别低些,但也是许多官员的入仕之职,尤其是许多文科制举的中举进士,一开始往往都是授任县尉的。虽说县尉在地方上,相当是一个公-安局长的职位,有些偏武职。
上官仪没有官身,但他也很特别,他留着短发,跟李超当年刚来时一样。
三人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样子。
刘仁轨长的很高大,高侃很粗壮,而上官仪有些偏瘦。
但是再一细问,三人也不简单,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渤海高氏也算是山东士族,还算是个不小的士族,名望挺大。当年北魏末的枭雄,建立了北齐的高欢,正是出自北海高氏。调侃,算是名门子弟,打小学文练武,因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封丘尉,并且箭术不凡。
刘仁轨,平民出身,但年纪虽轻,却已经当官好几年了。武德初,因名声好,被河南道安抚大使刘瑰征辟,任命他为息州参军,后又改任陈仓县尉。
“你原是息州参军,怎么后来转任陈仓县尉呢?”州参军肯定比县尉职要高些的。
“州中有一武将骄狂放纵屡次违反律法,一次当街行凶之时,我阻拦,打斗之时将他不慎打死,因此贬官。”
第593章四猛八大锤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一个参军,把一个武将给打死了,怪不得刚才考试时表现这么出色了,没有点真本事,参军这样的文职岂是武将的对手?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刘仁轨很耿直啊,参军敢管级别比他高的武将,还当街对打。
最后打死了武将,只是贬职,说明他刚才没有说谎,确实是那武将的错。要不然,参军打死车骑将军,这可不是贬官就能了的事情。
“如果时光倒流,你现在重新回到当日,你还会出手吗?”李超笑问。
“会!”刘仁轨回答。
李超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我依然会上去的,但我会更注意点方式,避免最终那样的结果。”
这个回答就很令李超满意了,实心不改,但能改下行事方法策略,这就很好。
李超很好奇的打量着短发的上官仪。
“你为何是短发?”
上官仪拱手,“学生曾落发为僧,近因见到半月谈上披露许多佛寺之中藏污纳垢,觉得佛寺之中也非净地。因此学生还俗下山,学生也曾诗过相国许多边塞诗,非常喜欢,这次闻讲武堂招生,特赴京参考。”
还俗的和尚,还真是特别。
不过再细一问,上官仪可不是普通的和尚。他爹也是官员,曾是隋江都宫副监,在江都宫变中被杀,当时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
李超拿着三人的档案细细看了一遍。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
最长的刘仁轨二十三岁,最年轻的上官仪二十岁,四人都生的仪表堂堂,个子都起码一米八,除了上官仪稍显文弱些,其余三人都很健壮。
但就算上官仪看似文武,却也箭术极佳。
这四个人的名字凑在一起后,李超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一个王玄策,他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一人灭一个的灭国神将王玄策。而另外这三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身份也呼之欲出。
刘仁轨,很有可能就是在高宗时期,因救援新罗,在朝鲜半岛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的那个刘仁轨。如果是他,可了不得,这人可是高宗和武则天两朝宰相。
白江口一战可了不得。
当时日军四万二,战船一千余艘,而刘仁轨指挥的唐军只有一万三,战船一百七十艘。两军在百济的白江口展开激烈海战。
这也是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战争,刘仁轨沉着指挥,以少敌众,最终,日军一千余艘战船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这一次战争,也打破了日本想插手东北亚地区的野心,奠定了大唐乃至以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格局。
第一次狠狠教训小日本的中国大将,李超佩服。
高侃,也一样是高宗和武则天时的名将啊,高侃征伐漠北突厥,稳定北方边疆,还曾与李世绩、苏定方、薛仁贵等一起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