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378

分节阅读 378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了,知错就要改,不要老想着狡辩抵赖,那能是一国太子该有的态度吗?赵国公教训你,那是为你好。赵国公是谁?是太子少保是太子少詹事,还是你太子妃的父亲,他的话,你一定得听。”

李承乾气的脸都胀红了,点头应是。

转头,狠狠的咬了一口煎饼果子,基本上是把这果子当成是李超了。还不忘记狠狠的瞪了李超一眼。

呀哈。

这兔崽子又瞪我,真是没挨过打啊。

李世民跟李超蹲在都省的廊下,一起吃着煎饼果子。

至于李承乾,因为敢污蔑伟大的皇帝陛下吃东西吧唧嘴,已经被李世民罚去抄写李氏家训去了。

抄十遍,抄不完,今天中午别想吃饭。

可怜的太子,被爹坑了。

李超洞悉一切,笑而不语。

“讲武堂怎么个筹办,你有个章法了没?”

李世民咬一口煎饼果子,嚼的那个有味道。还不忘记称赞一声鸡蛋很嫩、火腿很香。

“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总体上来说,是依照科举之法来选拔学生。由各卫选送和地方良家子自报名两种,但不论是哪种,都只是取得报名考试资格。还得经过审核身份详情,符合条件的才发放准考证,可入京考试。”

“有哪些条件?”

李世民边吃边问。

“首先,得是身家清白的编户齐民,不论他是我汉家子弟还是归化胡夷,只要是我大唐的编户齐民,身家清白,那么都可以。不过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其它的限制,比如卫府选送的府兵,必须是二十岁三十岁以下,八品官职以下。而如果是地方良民报名,则需要在十八以上,二十三岁以下。另一条,起码得识字三百!”

“识字三百?会不会要求高了一些,好多人都不识字的。”

“臣也知道,但我们现在选的可都是军队未来的栋梁之材,当然还是要尽量挑选最好的。讲武堂的学生,也是宜精不宜太多的。底子好,才能教的更好。”

“你准备录用多少?”

“千把人吧。”李超回答。

李超的打算是把讲武堂办成一所初级军官学校,学习的时间定为三年。而且分科,初打打算是建步兵、骑兵、水师、炮兵、工兵、辎重六科。

学员分科培训,在讲武堂中也按照军中编制,步兵设一营五旅,一旅百人,共五百。骑兵设二旅,共二百。炮兵设一旅,百人。工、辎、水都设一旅,皆百人。

这样六科学员总数一千一百。

每设设一个科长,直接管理本科学员。学员按营旅队编制,采用府兵编制。每科还设有教官,并设战术、筑城、兵器、交通、绘图、计算六大教育学科。

此外还有学习军制、军规。

学科外,还有术科。

术科就是各科的专业技术了,骑、射、刀枪、擒拿格斗等。

“搞这么多科?还要教学科、术科?”

“陛下,讲武堂就是为了培训军官的,而且是专业的军官。自然一开始就得有明确的定位,特别是中低层的军官来说,更需要优秀的专业技能。”

李世民点头,“说的确实有道理。”

“继续!”

“臣打算拟将讲武堂学员学习时间定为三年。但在考试合格招入学校之后,却要先把他们送到边疆军中接受一年的服役,表现合格之后,才能正式进入讲武堂成为学员,开始培养。”

“直接送到边关一年?”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个时间太久了,不如改为先送到京师的上番部队中,先接受三个月的训练吧。三个月后考核,合格者正式进入讲武堂受训。”

李超倒也没反对,“这也行。”

“陛下,臣拟学员们总学期三年,但两年学校受训后,第三年则要下放到边关各军中检校。一年时间后,看他们的表现,其中优秀者给予晋升,表现最差者,淘汰。”

李世民对这条也不赞同。

花了两年时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表现不佳就淘汰,那太浪费了。

“表现不佳者,不予晋升,或者降级使用。”

“也好。”

“陛下,臣还打算建一些军事小学。”

“军事小学?这又是什么?”

李超的计划,是在天下各道各设一所军事小学,生源就由天下各地的卫府府兵子弟中选送,这些子弟年龄在十四五岁之间,得身家清白,身体素质好,还要是读书识字的。

选入军事小学之后,进行军事和文化的双重教育。

军小就是为讲武堂培育生源。

三年军小教育完成,进行考核选拔,成绩优秀者录入讲武堂。

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课程会和讲武堂里的学生们一样。可这些年轻的学员,同年三年学习毕业后,进入军队中,却是从伍伙长干起。

说白了,现在军校招的是低级军官,队正队副级别的。

而那些军小选入读三年毕业的,却其实是相当于士官。

一个是军官班,一个是士官班。

士官,就是未来的军官。

从小开始培养起,经过军小三年,讲武堂三年,李超认为培养了六年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士官们,能成为大唐军队的未来栋梁,这批年轻的士官在军中磨砺几年,哪怕会淘汰一些,最后也肯定能得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是一个造血机制,从小培养,能得到更专业更优秀的军官,而且他们的忠诚度也更高。

“正式的讲武堂受训,每天应当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了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以及军规军令外,还要增加历史、地理、数学、经典等课程。”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训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还要进行野外学习,由简入繁,最后还要进入联合演习。军校的两年受训时间中,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另外半年则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进行行军野营,野外受训。”

“两年结束后,送入边关各军中检校实习一年。一年后,返回讲武堂毕业考试,举行毕业仪式。最后按实习表现和考试成绩,调入各军中充任军官。由最低的从九品队副做起!”

“而军小进入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分配入各军中,则从伙长做起!”

“你想的很长远。”李世民感叹着道。

“不过这种模式,以前还从未有过啊。”

“以前没有,以后就有了啊。十二卫的将领们多数时间都是在京闲着,正好让他们到讲武堂当教官。”

李世民笑着点头,十二卫军制下,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就是平时府兵们分驻各地军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但折冲府都是千把人一个的规模,再往上,虽然各卫还有很多高级军官,可平时却是不管下面军府的,他们全都呆在京城,每天衙门里喝喝茶,或者管理下在京上番的府兵,然后就没什么鸟事了。

遇打仗,这些高级将领点到了就出兵,没点到继续呆京城喝茶。点到的将领出兵打仗,领着命令和兵符去领兵。打完仗,把兵符交还,然后继续喝茶。

这其实就是兵将分离制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