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9
胡葱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除了胡葱,还有胡蒜、胡荽、胡椒、茴香等,这些带着胡字的菜,大都是在汉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的。
胡蒜,就是后来的大蒜。胡荽,其实就是香菜。
历史上,中国的餐桌上的果蔬,胡系列的还有胡瓜、胡豆、胡萝卜等。
莴苣原产西亚,是隋朝用重金从外国使者手里求得,故又称为千金菜。
菠菜则是从泥婆罗国传入,也称波波菜。紫甘南,也一样是隋时传入。
除了这些胡字辈的蔬果,历史上还有番字辈和洋字辈的,比如番茄洋葱等,一般来说,番字辈的,主要是由两宋元明时由番船带入,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番木瓜等。
而洋系列的,洋葱、洋姜、洋芋、洋白菜等,则我是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隋朝的时候,有不少胡菜,但没有番菜、洋菜。
当然,古代中国百姓也培育了不少菜种,比如白菜、油菜、茭白、韭黄。
李超爱做饭,但许多后世普遍的食材蔬果这个时代,在唐朝却没有。
西红柿、洋葱、红薯、花生、土豆、辣椒、卷心菜、西葫芦、花菜、甘蓝、苦瓜,这么多的食材都是没有的。
最让李超痛心的是,辣椒这么重要的菜,也没有。
没有辣椒,多少菜都做不了,虽说他也开发用茱萸替代,但却还是无法达到辣椒的效果。西红柿蛋汤也吃不了了,酒鬼花生、盐水花水也没的吃。
连苦瓜都没的吃。
好在没花生还有蚕豆、绿豆、刀豆、豌豆、扁豆等。
地三鲜吃不成了,没土豆和青椒,可起码茄子在晋代就传入了中国,杨广就最爱吃茄子,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现在初夏季节,比起冬春时,蔬菜还是不少的。
把胡萝卜先切片再切条然后切成丁,把熏制的极好的灞上火腿,取一块下来,洗净后同样切成丁。
如红砖一样漂亮的火腿,散发着好闻的气息。
一边切,李超就忍不住直接捡起一根塞嘴里嚼了起来。上好的火腿其实早就熟了,不用再加工都能吃,咸中带香。
把胡葱切丁,再切了几根小葱,切成珠。
几样配菜切好,李超洗了手,坐灶边跟郑婉言聊天。
一边生火煮饭,一边聊些诗词歌赋,特别有格调。
饭煮开,李超把饭捞起来,放入木甄之中再蒸。先煮再蒸,虽然有些麻烦,但这样蒸出来的饭,却极外的清香爽口。
把饭捞出来,放入甄中,同时把切好的胡萝卜丁、火腿丁还有胡葱丁一起抖入饭中,再加了点猪油。
盖上盖子,架在锅里水中,继续蒸。
“真香!”
不用多久,当一阵阵浓香散发出来的时候,这一锅火腿糯米饭,也算是蒸好了。
端起甄,揭开盖子,蒸汽跑出,带着浓香扑面而来。
“大帅一定又在做火腿糯米饭,真香啊,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啊!”崔琰在外面高声喊道,大笑着进来。
郑婉言对着崔琰行了一礼,叫了声表哥。
“表妹好。”
崔琰现在跟李超也习惯了,都不用李超招呼,直接就去端碗,还直接拿了一个装汤的盆,抄起勺子就上。
装上一大盆饭,然后还不忘记抓了把切好的小葱,撒在上面。
低头猛嗅。
“太香了,我先开吃了!”
李超擦了手,拿了两个碗,给自己和郑婉言一人装了一小碗。
晶莹的糯米饭中夹着红色的火腿和胡萝卜丁,还有青翠的小葱,青白的大葱。
不用加盐也不用加其它的作料,火腿中的盐份渗透到饭中,猪油融化浸入饭里,让这碗饭又香又好看,晶莹油亮。
夹起一筷子,吃一口,想两口。
崔琰埋头一阵猛吃,一口气吃了小半盆。
“哦,忘记说了,褚遂良来了,就在花厅侯着呢。”说完,他继续埋头猛吃。
郑婉言笑道,“崔表兄好像半个月没吃过饱饭一样。”
“哦,实在是三郎做的这个饭太好吃了,吃的我都想流泪啊。”
听说褚遂良来了,李超笑着道,“不是说先领他去休息两日吗,怎么直接领这来了?”
“我是按你说的转达了,可这位却非要先来拜见你这个上司啊。我一路观察,发现这个褚遂良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傲啊,挺和气的啊。一到灵州,立马就赶来见你。这看起来,不像是来找茬的啊。”崔琰道。
“你以为坏人还会在额头上刻坏人两个字吗?同理,如果是来找茬的,那么他就更不会把心思表露在脸上了。”
“我去,这小子居然还想来找茬,想玩阴的啊。我去收拾他!”崔琰就要放碗。
“坐下,好好吃你的火腿饭。咱们不管他是来玩阴的,还只是来做事的,我们都好好待他。不一定要急着出手,可以后发制人。在这朔方,任谁想跟我们玩,我都能奉陪。”
李超又拿了个桶,装了一小桶火腿饭,然后拿了双筷子。
“走,去见见。”
崔琰端起碗,又打了一碗火腿饭,然后跟郑婉言道个别,跟在李超后面。
花厅。
褚遂良正坐在那里,厅里也没仆佣奴婢,他坐这里好一会,也不见一个人出来,甚至连个婢女来倒杯茶都没。
就干坐那里。
脚步声传来,褚遂良转头。却看到李超腰上寄着围裙,手里端着一个饭桶。
一股好闻的香味传来。
“褚馆主,好久不见了。怎么一到灵州,就过来了。都中午了,还没吃饭吧?我刚好在做火腿饭,一起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