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好地主 > 分节阅读 112

分节阅读 11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搭着红盖头的七娘一身碧绿婚服,从车上下来后,进了张家,直接由三娘引着去厨房拜灶台。

这是习俗,表示将来新妇能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

而张超等亲属则从便门出,再绕圈从正门入,一起踩新娘子的脚印,表示沾喜运。

还有一个婚俗,腊月结婚,新妇不能见姑。唐人称公婆为舅姑,腊月结婚就不能见婆婆面。

而且更新奇的是,这个时候居然没有拜堂。

而是要在院子里面用青色的布幔搭建一座帐篷,称之为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而且要在这里过第一夜。

据说这是北朝时传下来的风俗,带着点胡风。唐初之时还是沿用这种习俗,要到后来才改成在屋里拜堂成亲。

两家的人一起观礼。

老爹大红,七娘大绿,红男绿女,在青庐里交拜。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张超注意到,夫妻交拜的时候,并不是夫妻一起对拜,而是七娘先拜,然后老爹回拜,如此四次,而不是三次。

张超在一边看的十分高兴,感觉十分新奇,这老爹的婚礼倒像是自己的婚礼彩排了。看过老爹婚礼,他倒不用担心过些天娶十三娘的时候出差子了。

交拜过后,可没有送入洞房这一套。

交拜完,还有好几个仪式。

其中就有合卺而醑,把一个瓠分成两个瓢,一个葫芦弄成了两半,老爹和七娘一人拿了一半,然后倒上酒喝完。

没有交杯酒!

喝完之后,两人把这杯子倒过来,这是阴阳和顺之意,要不然,这辈子都要被媳妇欺负了。而且新婚第一夜,鞋子不能被新妇踩到,衣服也不能被压到,要不然,也会被欺负。

听到秋月和冬晴两丫头一脸正经的胡说八道,张超差点笑岔气。

“是真的,老人说的话,哪会有错啊。”冬晴还一脸我说的是真的样子。

喝过酒,就要却扇。

七娘出门时就有戴盖头,里面还有凤冠霞帔。

在交拜前,七娘还要一直拿着把扇子摭脸。

交拜过后,就可以把扇子拿掉了。

但这扇子不会随便拿走,还得做首却扇诗,这跟催妆诗一样。

“老爹,看你的了。”

张超笑着把对老爹道,老爹一脸无奈。自他根本不会做诗,好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背一首却扇诗就好了。

老爹咳嗽了两声,三娘子便把七娘的盖头挑下。

为了背这首诗,老爹可是努力背诵了好几天。

但大家还是看不到七娘的脸,因为还有把扇子摭在面前。

老爹大声念了一句诗,然后七娘把扇子往上抬了一点,露出了嘴。

老爹又念了一句,七娘便露出鼻子。第三句念完露出了眼睛,第四句念完后终于把扇子尽去了。

今天的七娘很漂亮,还化了妆,这是从程家请了擅长化妆的侍女过来画的。

却扇之后,还要合髻,也就是结发,象征夫妻和睦,永结同心。

不同的时代,结发也不尽相同。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

而此时的结发,则是新郎新娘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然后马上交给新娘子保存起来。

结发之后,老爹和七娘就是正式的夫妻了。

婚礼也算是礼成。

“老牛,放爆竹。”

“三郎,多少响?”

“一千零一响!”张超高兴的喊道。

一千零一响,老牛也不含糊,“晓得类。”

“牛大牛二,快去搬竹竿过来!”

那边管家也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各方宾客朋友,上席入座,开席了!”

那边老牛已经开始往火堆里扔爆竿,砰砰砰的爆竿不断的炸裂爆响。

张超特意花钱从长安请来的乐队,也开始吹奏起来。

“开席了。”

“上菜!”

厨房早已经准备好了菜,此时一听到开席的指令,立即上菜。一个个帮厨走菜的拿着托盘把一道道美味诱人的菜送上桌!

老爹这时也手端着一个酒杯,一桌桌的过来招呼。

“大家都吃好喝好,不要客气啊!”

第165章酒后(第五更)

第五更送到,嗯,这章是为庆祝本周终于加入了精品频道。码字到现在算是圆了一个梦,谢谢大家的支持!

陶渊明曾经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他那时当彭泽县令,一月的官俸正好是五斗禄米。陶渊明只因为上司过来督查,让他去见面的时候穿好官服,结果陶渊明就说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于是挂印辞官而去,回家种田去了。

后来很多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以为陶渊明宁折不屈。其实陶渊明虽然回家去了,但并不是自己种地去了,陶渊明并不贫穷,相反,他家是晋代士族,那是高人一等的人上人。他的外祖父是晋代名士,祖父也做过太守。

家里有着不小的庄园,拥有许多田地,有田有地有钱有奴仆,日子潇洒的很,当然不愿意为了五斗米委屈自己了。

张超现在也跟陶渊明的想法有些类似。

家有两千来亩地,还有八千多亩的洗澡沟,自己还有十来个铺子。另外身上还挂着个开国子爵位,有五十户封户,每年坐收田租和商铺的红利,他都花不完了。

让他去当个六品工部员外郎,主持蒸酒作坊和白药作坊的建造生产,真是无聊透顶。

做为京官从六品工部员外郎,张超一年有一百石禄米,一年分春夏两次发给。因为国朝初年,天下未平,因此京官给禄,外官无禄。

京官主要工资就是禄米,给的俸钱极少,堂堂从六品工部员外郎,月俸才两千文,杂用、食用四百文。

不过当官的好处是能分一份官人永业田,另外还能分一份职事田,京官六品有四百亩职事田,只要张超在任,就能收租。

相比之下,老爹一个七品旅帅,因为是王府武职,不比卫率武职高,只有一百亩职田。

张超身为六品职事京官,还享有朝廷派给的庶仆十五人。老爹身为七品旅帅,却只有四人,不过身为武官,还能有四个仗身,加起来倒也有八个。这些庶仆仗身都是服役的丁男和在值府兵。

俸禄不高,但享受的特权待遇不少,永业田、职分田加起来好几百亩。当了官还是不课户,不用纳税不用服役,还有免费的杂役。

十天有一次休假,每年还有各种各样的节假日,加起来一年超过一百天的休假,算起来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休假。

不过若是让张超选择,他情愿不要这些俸禄和福利待遇。反正有个爵位在身,也一样能享受到许多特权福利。

张超还没有上任,可那边衙门已经给他把十五个庶仆派了过来。

庶仆其实和原来县里拔给老爹的白直执衣是一样的,都是服役的百姓。只不过给京官服役的不叫那名,而是给五品以上的叫防阁,给五品以下的叫庶仆。

张超其实也可以选择不要这些人,如果不需要这些人服务,那么这些人就可以以钱代役,张超直接拿钱就可以,一月能换两千二百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