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
南宋需要这场对外的捷报,需要它安抚民心,需要让人知道朝堂军队不弱,能护国安民,而不是只会任由别人想怎么打进来,就怎么打进来,然后再将别人赶走。
至于那是不是南宋正规军队赢得的胜利,并不重要。
沿街,一座酒楼上,两名青年士子对饮。听到这声捷报,其中一位摇头一笑,道:“章兄,这不知又是哪里来的捷报?”
语气里满是讥嘲自讽之色,对面的士子同样一副表情,“武人粗鄙,不懂兵书,如无我等文人掌军,怎会有大胜?我看这捷报,子虚乌有,蒙骗那愚民莽夫罢了。
谁不知现今国朝羸弱,周公欲与外邦友善。这底下武人,竟敢私起战端,坏周公军国大事,着实可恨!”
说着,这名士子脸色愤怒,手中折扇一收,“啪”的一声拍在桌上。
“章兄所言甚是,这帮粗鄙武人,得治治才是啊!”
另一名士子亦是一脸怒容,似真个要对军中武官下手。
皇宫大内,一座宽大豪华大殿,百官齐聚,正对这传来的战报讨论。
朝堂之上,分成了两派。一者是要将捷报传扬天下,再怎么说,也是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同时,派朝廷使者前往三州,探知这股军队的底细,宣扬皇恩,将其招安。
一者决定先静观其变,给蒙古发一封隐秘文书,撇清关系,然后作壁上观。要是这势力能在蒙古大军征伐下幸存,那么再行招安不迟。
两派争争吵吵,纷争不休,被朝堂上坐在首位的大臣看在眼里。这大臣头戴长翅帽,身穿紫色官服,端端正正坐着,眼露思索之光芒。
少顷,百官见这中年大臣不说话,纷纷闭嘴,停止了吵闹,只是把目光投向他,好似等他决断。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见底下群臣不再争论,便出声问道:“众爱卿都看着师臣,不知师臣心中可有良策?”
那被皇帝称为“师臣”的大臣,对着皇帝恭了恭手,行为大胆无力,可众臣和皇帝似未见一般,对此反应平平。
“臣以为两派观点皆有可取之处,但亦有不足。这捷报我们还不知是真是假?先要调查清楚再说。
若为真,我们不能大肆宣扬,恐引来蒙古不满。
对于这打了胜仗的势力,我们也不知晓。所以臣以为,可以按照王大人的意思,借嘉赏义士为由,派使者探听虚实,顺道扬吾皇圣威,以便招安!这事得在暗中进行,且不可大张旗鼓。
其次,皇上得立马修书一封,以密信告知蒙古国主,撇清关系。若那势力真能在蒙古铁骑下生存,再谈招安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