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
杨小千心花怒放,于谦握在手里的底牌果然有奇效,按理说再开明的政府也不能容忍远救会这种规模这种性质的组织存在,因为远救会深得民心,又具备高级武力,还是集权制度,万一哪天远救会当家人脑子一热,随时都在华夏腹地能拉起一支比圣战xié • jiào更骇人的反叛队伍,这种可能性哪怕再小也是不被容许的。
但现在文主席表态了,远救会不必解散,甚至不必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
只要是利于国家发展,从大局上维护和谐稳定的事,我都支持。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只要远救会不裂土分疆,只要远救会的立意是保护人民,那随他杨小千怎么来都行。
放开手干有一众觉醒者和中层基层的数百精英在,有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符文科技在,远救会想做什么事做不成文主席这是给了远救会一张绿色通行证,这对现在的远救会意义重大。
谢谢主席。杨小千站起身,九十度鞠躬,说,我代表远救会全体成员感谢党和国家的支持,听从主席的指示,国家有什么需要远救会去做的,远救会上下绝无推辞。
没有任何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既然国家大力支持,远救会总要给出回报,杨小千知道今天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先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吃进嘴里。
这时刘远舟终于吃完了桌上所有菜品,放下筷子,看向文主席。
文主席与刘远舟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转眼看向杨小千,郑重地说了一句话:国之利刃,不可轻授予人。
是,我明白。杨小千立正站直,中山装上没有一丝褶皱,他也同样郑重地承诺道:自我以后,每任远救会会长入职前必须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党课。会内增设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共同监督权力使用。
文主席满意地笑了,开怀大笑...
第三十七章一代雄主
♂
杨小千表态后,文主席交代了几句改制注意事项,便离开了钓鱼台,留下刘远舟和杨小千大眼瞪小眼。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谈工作,杨小千清了清嗓子,问:杨冬送回去了么
刘远舟点头,不说话。
透露一下吧。杨小千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下次灾难是什么
有些事情,当局者迷,身在其中时看不出来,等到事后却能回想出许多内容。在决战尸海之前,刘远舟就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无法理解的部署,后来的事实证明,每一项安排都派上用场,有扭转局面的关键性作用。
这让刘远舟看起来像个先知,杨小千最初以为刘远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计算推演出未来,提前布局。可从之后发生的事情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刘远舟计算未来,那么那些变异体应该一个都走不脱。
再回想起南城门决战前,刘远舟一反常态地脱离岗位,在穹顶消失前就乘坐直升飞机离开对尸总指,飞向封锁线外的军队。杨小千当时用来安抚于谦的说法是,刘远舟要去与外界接触,传递信息,让外面的军队尽快了解情况,并取得话语权,使南都军区第二集团军做出正确选择。
但杨小千自己心里并不这么想,以杨小千对刘远舟的了解,能让他临阵脱离的原因只可能有一个,他一定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在刘远舟看来那个理由比所有远江幸存民众加起来更重要。
把这些奇怪的事情摆到一起,不难想出一个可能:刘远舟手里有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所以刘远舟才能准确掌握穹顶消失的时间,并提前部署。在日后面临其他灾难时,能够预知未来就能拯救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人的性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刘远舟才会把人藏在手里,不对其他人透露,所以他才会擅离职守,把这个能够预知未来的觉醒者送到绝对安全的地方,因为这个人太重要,不能冒任何风险。
当然,这只是杨小千的一个假设,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证据。杨小千询问下一次灾难的具体情况也是一种试探,不过他并不抱多大指望,想套刘远舟的话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能做得到。
刘远舟看着杨小千,眼神里似乎藏着一丁点儿赞许,这让杨小千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不能说杨小千问。
刘远舟收回目光,说了两个字:魔潮。
杨小千心中一动,一边猜想着刘远舟的回答是否间接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一面回想着于谦给出的资料中,有关魔潮的内容。
在另一个地球,魔潮降临的时间,距离明朝的活尸危机有近两百年的跨度,而现在,远江会战才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这说明各种灾难的降临并没有一个固定次序。
因为魔潮出现的时间更近,于谦所给出的资料中,对魔潮的记述也就更加详尽。
度过活尸危机短短二十后,大明帝国四分五裂,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但各地豪强仅仅只是盘踞一方,没有燃起滔天战火,因为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与不同的怪物和危机做着无休无止的斗争,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不便,昔日偌大帝国在之后数十上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分裂,很长一段时间,文化的传承断代使新生代的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来源。
上百年的时间,曾出现过数不胜数的明君枭雄豪杰,他们带领子民,固守疆域,收缩防线,锻炼兵器,发展技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一点一点地将人类从毁灭边缘带向复兴之路。
一百多年年后,千古一帝姬恒于燕京横空出世,他凭借着强大的个人武力优秀的军事才能和长远的战略目光,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便将北地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国度,定都燕京,国号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