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甚好
“《西北诸戎传》中有云:‘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此物便是书中所记载的白叠子。
不过因着小女微时随家父去往北地,在当地发现这种作物时,见其形如云朵,洁白如花,触感柔软,便自行将其命名为棉花了。”
“白叠子?”
宋司衣闻言也是一惊,忙取了一些棉花仔细攥在手中,很快便激动笑道:“是了,本官也曾听师父提过,高昌国的白叠子棉多籽少,相比木棉而言更柔软有弹性,且更保暖亲肤,而且晒过日头之后,会更暖。
用来做冬衣最合适不过。”
宋司衣说完,忽然又一脸惋惜。
“只可惜这高昌国之物未必就比那秦国的绵羊更容易得到,你便有这等机缘和巧思,想要用在我们大燕将士身上作为冬衣使用,也必定是不合适的啊。”
姜宝玉早知考官会有此等顾虑,对答如流。
“大人大可放心,小女在得之北地棉花与古籍中所记载的高昌国白叠子同属一物之后,便写信与家父,请他再往北地,寻找这种作物的种子,培育起来。
两年光景,如今我家在北地的棉田,已经能够亩产二十均了。”
“二十均?”
众考官着实大惊。
按照一均为三十斤的比例换算,二十均便是六百斤。一件将士冬衣按照三斤的重量计算,一亩地便可供应两百将士的冬衣。
北地十六城地广人稀,若是老百姓拿出一半的田地种棉花,不光将士冬衣不愁,城中百姓的冬衣也能有个着落了。
只不知,中原内陆,有没有种植棉花的可能,毕竟这样的好东西,哪有神都贵族不能享用的道理?
姜宝玉像是也看出了诸位考官的想法,立时笑道:“不瞒诸位大人说,育种成功之后,家父便带了一些种子回来,在神都家中的院子里垦出了一块棉田,如今小女用来制衣的这些棉花,正是家父前几日刚收上来的。
家父也已经表明,若是朝廷有需要,他愿意献出棉花的种植之法,造福百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这下不等几位考官开口,崔友雄就先激动了起来,巴不得立即就要给姜宝玉一个甲等,生怕被水寒舟先打了分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