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军工霸业 > 分节阅读 622

分节阅读 62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来说,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让江晨有些担忧的是,这些专家们习惯了朴素的生活,所以在日常的生活正很节俭。发给他们的相关的福利补贴和相关工资都舍不得用。有很大一批竟然都将工资捐了出去,有的捐给了南山医院所组织的偏远山区医疗流动医院,有的则是捐给了希望工程。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现在在这不缺吃不缺穿,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还不如将它们捐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呢,这样才会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在经过简单的身体检查,发现没有什么的大碍后,车里面的气氛开始变的活跃起来。老人们一边吃着已经有些凉了的饭菜,一边呢互相交流。交流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今天所看到的东西,而且更多的是讨论这些东西的技术数据和相关研究方式方法和切入点等等。不过没多久,车厢中就开始出现了匀称的呼噜声。其他正在交流的老爷子们闻言呵呵一笑,也不再说话,纷纷闭目养神起来。江晨看着这一个个面露疲惫的老爷子们有些心疼,于是悄悄吩咐司机,让他开慢点,开稳点,让老爷子们能够稍微的休息一会儿。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要不要买安12与安22

随着行动的继续,江晨他们又迎来了大批各种各样的物品,当然了还有相关人才。仅仅是在半年的时间内,江晨他们中国接纳了差不多有一千多名各种行业和领域的相关专家,加上随行家中总共有五千多人。而且行动还在继续,按照江晨他们的预计,最终来到南山的这些苏的专家和随行加上可能要达到两万人,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而这段时间内,最为幸福的应该是这些专家们吧,因为每隔几天他们就会看到一些新的物件。因为这些东西,也彻底将整个公司下面的这些实验室的研发热情彻底点燃了。也是因为这些物品,或者相关技术资料,让之前一些他们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明白,从而让南山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了一大步。

当然了,这批货物中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有一天胖子突然给他来了电话,然后非常神秘的告诉了江晨一件事情。

“你说什么?”这是江晨的第一反应。

而电话那边的胖子兴奋道:“晨哥,我们结识了一位原苏空军部队高级将军。现在这个将军马上要退休了,所以想趁机捞一笔,然后好带领老婆还在去老美养老。所以他听说我们在搞东西,所以向我们提出要出售他们的装备。我们开始没注意,认为只是一般的武器装备。谁想道,居然是这些,这个将军居然想向我们出售四架安22运输机,和六架安12运输机。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很震惊,但是还是试着去和这位将军去接触,发现事情属实,他的确是有意出售这些飞机,而且价格还不贵。”

“哦,飞机怎么样,你们去实地看了吗?”江晨思索了一会儿问道。

“去了,昨天去的,飞机都是现役飞机,保养的都还不错,基本上都是在八成新左右。”胖子回道。

嗯,江晨点点头思索了起来,如果这个项目属实的话,而且价格合适,那么还是可行的。

上面所说的安12飞机,其实在苏系运输机中也很出名,北约代号“幼狐”,是前苏安东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军用运输机。它于56年首次试飞,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八百多架。其中军用型七百多架,民用型一百多架。安12曾是苏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不过从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苏本**用和民用外,还向波蓝、三锅、金字塔、叙力亚和巴比伦等十多个国家出口一百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

安12的后机舱可容纳100名伞兵,或65副伤员担架,或2门小型火炮加一辆拖车,甚至是一辆中型坦克。作为中性战术运输机来说,这个指标是足够的,而且在同类产品中也是比较不错的。不过由于后机舱不密封,所以运送大批兵员时,飞行高度要限制在5000米以下。另外,安12的机身后部没有采用件壳式后舱门。它的机身后部是平面形的,这样的设计对结构和气动都有好处。而老美的大型远程运输机c133“运输霸王”,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它的后机身从锥形也改成了扁平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狸尾。

可能是收到苏大规模集群作战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安12的尾部设有炮塔和警戒雷达,并配备有2门23毫米口径航炮。而在后面军用型基础上发展成为民用型的安12b,则是将它尾部的炮塔被改为卫生间。

安-12共有几十种改型,共生产1247架。总共向17个国家出口了100多架。作为12是一种用途广泛、使用时间较长的运输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很多国家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少不了它的出场。

而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引进,并逐渐进行国产化。我国生产的运-8飞机系列也是以它为蓝图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成来的。虽然是借鉴了它,但是,我们的机载设备更先进、性能更好,已成为我国空中运输的重要力量。而后世由此而来的运九,和高新系列特种机型,更是成为了我军空中运输平台和搭载平品台的核心机型。

而安22也是前苏安东夫设计局研制的远程重型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载重型军事装备,曾经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大的涡桨飞机。于62年开始研制,65年2月首次试飞,66年投入批生产,67年开始交付使用,到74年停产,并随后被更为先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所代替。

这款运输机总共共生产了85架,其中交付空军50架,民航有35架,尽管随后更为先进的伊尔-76已经开始进入苏空军服役,但苏空军的主力运输机仍然是安22。直至92年,仍有几十架架安22在苏空军和民航服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