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上元节(二)
桔梗和麦芽端了热水进来,伺候荀卿染梳洗。
“奶奶,四爷方才是笑着出去的,难得见四爷笑,这一大早上,奶奶,您跟四爷说什么了?”麦芽嘴快,问荀卿染。
“没说什么呀。”
荀卿染刚从床上爬起来,还有些迷糊的,她也想不起来跟齐攸说了什么。
“奶奶,这是?”桔梗拿起荀卿染放在一边的匣子,睁大眼睛问道。麦芽也凑过去看。
“哦,那个啊。一会叫陈德家的进来,他们一家原来在庄子上,必定熟悉这些,让陈德打听着有好的田地,咱们也置上一些。”荀卿染道。钱放在手里,只会越用越少,置办些有出息的产业,才是生财之道。
………………
今天的宜年居颇为热闹。容氏坐在上面榻上,大太太、齐二夫人在下面相陪,客座上坐的是郑姨妈,还有一位年纪约四十左右,带着假髻,面容白皙的中年妇人。
“原来黄太太也是金陵人士,和我是同乡,以前不知道,以后可要多来,别和我们生分了。”容氏笑着对中年妇人道。
“老太太不嫌烦,我是乐得来,听老太太说说话,也跟着长些见识。”黄太太笑着道。
这位黄太太夫家是京城,年前曾带着女儿去走亲戚。回来时经过通州,马车却在路上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多亏遇到从江南返回的郑元朗,从通州下船,带着车队经过,借了辆马车给黄家母女,后来一路回京,也对这母女多有照顾。
到京城后,黄家派人来送谢礼,攀谈起来,都是江南人士,再往上追溯,竟还是沾亲带故的。因此黄太太就和郑姨妈亲近起来,又由郑姨妈引见,也和齐府走动起来。
“这孩子,少年老成,又极热心,办事又周到。郑太太教导的好孩子。还有好儿姑娘和姝儿姑娘,也都是一等一的,我常和我那姑娘说,要多向她这两个妹妹学学,才是闺阁的榜样。”
黄太太依旧如往日般,不住口的夸着郑元朗,顺带也夸郑家两姐妹。
众人又说起黄太太的女儿黄秀娥。
“黄姑娘这样的才貌,想是早就定了人家了吧?”齐二夫人问道。
“还不满十七岁,也有几家来提亲的。是我心疼我这姑娘,拖着没有定。我是做母亲的心肠,也不要他如何富贵,也不在乎身份,只要人实诚,能善待我的女孩,再要家里父母长辈慈爱,就是再好没有的了。”
容氏笑眯眯地听着,齐二夫人和郑姨妈交换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