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逊河谷之战(上)
“哦?如此就对了!”莫离从沙盘上抬起了头来,不但没有一丝的担忧之色,反倒像是大松了口气一般。
“莫长史,您这说的是啥话?交河城危矣!”贺大才见莫离如此说法,顿时大为不满,紧赶着说道。
“不然。”莫离淡然一笑,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道:“交河城稳若泰山,是白素心危矣!”
“此话怎讲?”贺大才茫然不知所以地想了一阵,却依旧一无所获,不得不疑惑地问了一句。
“白素心若是一味强攻高昌,以其兵力之雄厚,未必不能攻破,只可惜前日一战后,其已胆寒,若是留守此地,或许还能得一线生机,一旦兵发交河,便是其自寻死路了!殿下早有妥善安排,贺将军无须理会此事,只消守好高昌便可,若是某料得不差的话,明日,最迟后日,就是我军反攻之时机!”莫离并未将事情说破,但言语中却流露出了强烈的自信心,贺大才虽瞧不破莫离究竟在唱哪出戏,可见着莫离说得如此肯定,自是放心了不少,也就不再多问,应了声诺,疾步而出,忙着安顿手下军士去了。
当着贺大才的面,莫离的话是说得极为肯定,不过嘛,那只是用来稳定军心的,毕竟此际高昌城被围,内外消息断绝,莫离也不能百分百地肯定援军已到达指定的位置,更无法保证此战就一定会照计划进行,当然,此时莫离纵有千般计策万般能耐,也只能坐等着罢了,面对着眼前的大幅沙盘,莫离喃喃地念叨出了个地名——托克逊河谷!
托克逊,古突厥语,意思为九乘以十,也就是九十的意思,其得名于柳丁河(古沙漠内陆河流,白杨河支流之一,现已干涸)流经天山县境内时突然变缓,形成一道宽大的浅滩形河道,将沙漠冲刷出一道低于沙漠地平线约摸十余丈的河谷,河边胡杨林成片、绿草成茵,在大漠中形成一块面积不算小的绿洲,故而得名托克逊,为宽广之地的意思,有小城一座,名为托克逊城,是高昌通往交河的必经之要道,但因贞观十四年唐征高昌之役中被毁,至今尚未重建,整个托克逊城除了十数户人家外,并无驻军的存在,算是个荒凉之地。
托克逊城的荒凉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荒凉——方圆近十里的一座小城里处处杂草丛生,连栋完好无损的房屋都没有,仅余的十数户人家实际上也不是本乡本土之人,而是草原上那些个流浪者看着此地荒芜人烟,又无官府管辖而来此地散居,老老少少加起来也不过六、七十人,大体上都居住在城东头靠近河谷的一侧,以捕鱼打猎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日子过得虽算平稳,却紧巴巴的,有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这几日正好赶上野兽发情期,集聚在托克逊河谷的野兽比起平日来多了不少,一起子业余猎人们自是大得其利,满城上下一派欢天喜地,尚未到天黑时分便早早地燃起了篝火,将捕获的猎物摆弄干净,在欢声笑语中烹调了起来,肉类的香气随炊烟四下荡漾开来,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只可惜托克逊人还是无缘享受这顿对他们来说是难得至极的盛宴——就在夕阳将落未落之际,一阵隆隆的马蹄声响了起来,烟尘过处,一长溜看不到头的骑兵沿着托克逊河谷飞驰而来,其行甚速,被大军行进之声响所惊动的托克逊人先是呆滞而后有人在残破的城墙上发出一声惊呼:“龟兹人!”霎那间满城百姓顾不得正烹饪着的各种美食,也顾不得收拾家中本就不多的细软,惊慌失措地越城而出,扶老携幼地向着河谷外的密林深处逃去。